近日,朋友圈流传的一篇题为《这五样菜千万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谁!》的文章中称——“温度只要超过100℃,味精就会发生变性。不但会失去鲜味,还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
味精致癌传闻又一次触碰到了人们的神经,这个曾经在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冷落,究竟味精能不能吃?严重到真的会致癌吗?今天小编带大家来揭穿那些鸡精和味精的留言吧。
流言
鸡精比味精天然
鸡精是从鸡肉里提取出来的,是天然制成的,比味精安全。
真相
鸡精是是由40%左右的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成分)、淀粉、糖、增味核苷酸以及其他香料制成的。也就是说,鸡精根本不是从鸡肉提取出来的。不过,有一些高品质的鸡精中,确实有来自鸡肉或鸡油的成分,但含量并不会太高。那些标榜自己家鸡精是从鸡肉中提取的商家,真该反思一下。
流言
多吃味精会掉头发
据一项调查发现,约有30%的人由于摄取味精过量而出现了掉头发的现象。
真相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大家都知道人体自身也会合成谷铵酸钠。谷氨酸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不存在危害。至于吃多了味精的危害,目前只有实验发现,大剂量的味精摄入会对某种异常敏感的老鼠有产生神经毒性的可能。但这“大剂量”远远大于人类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到的味精剂量,没有人会把味精当饭吃。
流言
加热味精会致癌
味精在100℃以上会生成有致癌性的焦谷氨酸钠,炒菜时油温为150℃-200℃,所以最好要在出锅前放味精。
真相
前面说了,味精中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当食用味精的温度达到200℃以上时,带有鲜味的谷氨酸钠确实会转变为焦谷氨酸钠。然而,焦谷氨酸钠并不是什么致癌物,它对人体是无害的。所以,味精不会致癌。只是温度过高时,味精的鲜味会有所降低。
流言
味精是化学合成的,不能吃
味精都是用化学原料合成的,怎么能吃!
真相
制作味精的原料是粮食或淀粉等,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而制成的,跟化学原料一点也不搭边。早在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会,就承认了味精是一种可靠的食品添加剂。
流言
可乐+味精=春药
有人说:试用过这个配方,确实能够激发性欲,只是程度不一。
真相
这两种食物搭配,确实能引起人的兴奋,但是想要达到“春药”的效果,根本不可能。可乐中含有咖啡因,味精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咖啡因+氨基酸能刺激大脑皮层,使人有兴奋之感,具有提神的功效。目前,只有性激素等,才是被认为具有性唤起作用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