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医学前沿 > 放射性粒子治疗腮腺肿瘤

放射性粒子治疗腮腺肿瘤

2017-03-07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腮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治疗失败为局部肿瘤复发,再次治疗难点主要在于复发的肿瘤常常界线不清,且与面神经粘连不易分离,常常要牺牲面神经分支、甚至主干。过去接受过放疗的患者,再次放疗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且常常难以实施。

  腮腺肿瘤通常表现为耳渠周围肿块,其中80%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常导致面神经功能受侵、面瘫等症状。原发于腮腺的恶性肿瘤,癌占绝大多数,其病理学类型十分复杂,WHO2005年涎腺肿瘤的病理学分类标准就达24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腮腺癌,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亦不相同。

  腮腺癌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牺牲面神经的腮腺全切除也比较常见,然而单纯的手术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会造成患者单侧面部塌陷、面瘫等面部畸形,另一方面肿瘤容易复发。因此,对于腮腺癌的治疗,放射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20世纪70年代以前,放射治疗被普遍认为对腮腺癌无效,单纯外放疗对未经手术切除的腮腺癌局部控制率不超过20%,即便现在的教科书里依然还写着“头颈部腺癌对放疗不敏感”。随着大量的病例积累和研究,证明术后辅以放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达70%~80%)和5年生存率(达80%~90%)。

  腮腺癌手术联合术后放疗部分文献资料

  高度恶性病变的患者手术加放疗组比单独手术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分别为57%和28%,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3%和40%

  Eapen等报道了370例涎腺肿瘤患者,约2/3为大涎腺肿瘤,未放疗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62%,而术后结合放疗者,局部复发率仅仅为20%

  Fu等报道,在实施根治术后有已知镜下病变位于或接近切缘的患者35人,其中给予术后放疗者14%复发(3/22),而单纯手术者复发率为54%(7/13)。

  PeterZ等总结了58例初诊的T1、T2期腮腺癌患者采用单纯手术和手术联合放疗的疗效,发现单纯组其5年无病生存率为82%,而手术联合放疗组高达97%。

  有学者从腮腺癌病理学特性方面总结了术后放疗的效果,总体的局部复发率从29.6%缩减到了9.1%。

  随着适形放疗(3D-CRT)、调强适形放疗(IMRT)等新的放疗技术的诞生和应用,术后辅以放疗治疗腮腺癌疗效大幅度提高,放疗造成的不良反应有所减少但依然不容忽视,如口腔黏膜炎症、舌溃烂、口干症、吞咽困难、猖獗龋、牙关紧闭、肌肉纤维化、放射性骨髓炎等,对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个患者,舌根癌做不了手术,行了放化疗,控制得非常好,一年过去了,其他都很好,就是张嘴不能超过1cm。

  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同时减少副反应,2001年我们开始尝试放射性粒子治疗,2008年检索文献,发现最近的30年里有关放射性粒子治疗腮腺癌的文献只有3篇。同年我们在国际口腔外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介绍12例手术+放射性粒子治疗腮腺癌的论文,很快引起了学界的重视。

  经过十余年回顾性研究,放射性粒子在腮腺癌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也有适应证和禁忌证。

  在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

  1、对于腮腺肿瘤,在现有指南被新的证据推翻以前,能够手术切除的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未来放射性粒子、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微创治疗完全取代目前的外科手术;

  2、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选择适当的靶区范围。通常情况下,计划靶区(PTV)包括肿瘤外1~1.5cm范围,具体来讲,位于耳前浅叶肿瘤靶区范围为肿瘤周缘1~1.5cm,深度达下颌骨平面;位于颌后区或腮腺后下极的肿瘤靶区范围为肿瘤周缘1~1.5cm,深度达乳突内侧平面;涉及以上两个部位的肿瘤,靶区范围为全腮腺;

  3、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周缘匹配剂量;

  4、单纯植入的肿瘤患者第一个半衰期要进行治疗计划系统验证;

  5、肿瘤范围大,向内侧突出较深,或已突入下颌骨内侧的肿瘤推荐在CT引导下植入。

  手术+放射性粒子治疗

  手术联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保存面神经治疗腮腺恶性肿瘤79例,其中原发63例,复发16例;男性34例,女性45例;患者年龄13~76岁,中位年龄41岁;原发肿瘤T1期7例,T2期44例,T4期8例,T3期4例。

  手术方式为“腮腺及肿瘤切除术”或“腮腺及部分肿瘤切除术”外加“面神经解剖术”,与肿瘤粘连或穿过肿瘤,保留面神经,遗留神经周围部分肿瘤。使用活度为0.8mCi的放射性125I粒子,处方剂量80~120Gy,控制靶区周边脊髓、中耳和颌骨等危险器官的照射剂量。

  治疗后随访4~7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局部控制率89.9%,术后6个月基本恢复到术前状态,很好地保存了面神经功能,H-B评价系统结果显示,I级72例,II级6例,III级1例。

  单纯放射性粒子治疗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腺源性恶性肿瘤43例,原发20例,复发23人;男性18例,女性25例;年龄1~80岁,中位年龄51岁;肿瘤部位腮腺19人,舌4人,腭部上颌4人,下颌下腺3人,咽旁3人,颅底颞下凹5人,口底5人;肿瘤大小为2~8cm;其中6人曾接受了50~70Gy放射治疗。

  采用单纯放射性粒子局部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活度为0.7~0.8mCi的放射性125I粒子,处方剂量120~160Gy。

  粒子植入6个月后,肿瘤完全消退(CR)29例,部分消退(PR)7例,无效7例,有效率83.7%。术后随访8~48个月,平均21个月,局部控制率79%,1年84%,2年77%;总生存率76.7%,1年83%,2年73%,最长无瘤生存已达48个月。

  随访中,1人一年后失访;6人治疗后局部复发,其中治疗后局部消退再复发的4人,复发时间在治疗结束后至4个月内不等,3例位于靶区外(分别为颊部ACC复发,口底咽旁ACC复发,腮腺粘表多次复发),1例腮腺粘液腺癌位于靶区内,大小为1~2cm;治疗结束后完全消退随访时出现复发的2人,1人为颞下凹腺癌,治疗后14个月复发,范围较大,另1人为治疗后48个月上颌局部复发,肿瘤直径约1cm。

  19例腮腺癌单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患者中,T3期以上10例,肿瘤完全消退14例,部分消退5例,有效率为100%。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1个月,2例完全消退患者6个月后复发,1例位于靶区内,1例位于靶区外,3例患者死亡,均为伴全身转移。

  复发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治疗

  腮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治疗失败为局部肿瘤复发,再次治疗难点主要在于复发的肿瘤常常界线不清,且与面神经粘连不易分离,常常要牺牲面神经分支、甚至主干。过去接受过放疗的患者,再次放疗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且常常难以实施。

  我们的研究中,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腮腺复发癌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13~80岁,中位年龄47岁;本次复发距上次治疗时间2个月~10年,平均2年;第一次复发21例,多次复发12例。

  治疗方法中采用单纯粒子植入术3例,手术结合粒子植入30例,肿瘤完整切除26例,部分切除4例。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使用活度为0.8mCi的放射性125I粒子,靶区设计为复发肿瘤组织外1cm,周缘匹配剂量80-100Gy。

  随访5~72个月,平均31个月,患者总生存率87.9%,局部复发率12.1%单纯粒子植入治疗3例中,随访时间5-36个月,完全消退2例,部分消退1例。肿瘤部分切除术4例,随访时间1~5年,死于肿瘤复发1例,局部无复发3例。肿瘤完整切除26例,随访1~6年,局部无肿瘤复发21例,死于肿瘤复发1例,死于与肿瘤无关原因2例,局部复发2例。

  15例腮腺复发癌患者,之前均接收过普通外照射治疗后复发,行手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随访5年,10例患者无复发,5例患者复发。3年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7%和53.6%。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