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调味料,担当着为我中华美食上色提味提鲜的重任,平常做个红烧、酱味的菜肴都离不了它。
根据生产工艺酱油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
1、酿造酱油:以大豆、小麦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
2、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
从用途来看,酱油又可分为“烹调酱油”和“餐桌酱油”。
1、烹调酱油:不直接食用,适用于烹调加工的酱油。
2、餐桌酱油:既可以直接食用,又可用于烹调加工的酱油。
通俗点讲,烹调酱油是做菜用的,餐桌酱油是可以当调料直接吃的。网上说的不能生吃的酱油就是指烹调酱油。
两种酱油既然用法不同,对它们的卫生要求也就有所区别。餐桌酱油可以不加热直接吃,在微生物方面的规定自然要比烹调酱油略严格。我国《酱油卫生标准》(GB2717-2003)规定,餐桌酱油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30000cfu/ml,而对烹调酱油没有这条要求。
照这么说,烹调酱油是不是就不安全了呢?当然不是!在食品安全方面,致病菌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菌落总数只是一个卫生学概念,用来反映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状况,菌落总数≠有害菌。无论烹调酱油还是餐桌酱油,国家标准中都明确规定不得检出致病菌。
致癌“嫌疑犯”
说酱油致癌,主要是针对这几样东西的。
嗜盐菌:有人说酱油中存在嗜盐菌,能长期存活。没错,酱油确实可能被嗜盐菌污染,但这样的酱油会让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跟肝癌却搭不上边。
黄曲霉毒素:有人说酱油中的黄曲霉毒素会导致肝癌。这一点也说不通,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无论烹调酱油还是餐桌酱油,黄曲霉毒素B1都不得超过5μg/L。食用合格酱油就更不用担心黄曲霉毒素的问题。
4-甲基咪唑:有人说酱油中存在致癌物4-甲基咪唑。这种物质来自酱油中添加的焦糖色,采用某些工艺生产的焦糖色中可能会生成少量4-甲基咪唑。首先,不是所有酱油都有4-甲基咪唑;其次,即使有,也只是微量的,每天从酱油中吃进去的那点4-甲基咪唑不足为惧;第三,4-甲基咪唑的致癌性只在部分动物试验中观察到,目前并没有人类因摄入4-甲基咪唑致癌的证据。
亚硝胺:有人说酱油与唾液中的亚硝酸盐混合后会产生致癌物亚硝胺。理论上亚硝酸盐可以与胺类反应生成亚硝胺,但这个过程依赖亚硝酸盐和胺类的量以及特定的pH值、温度和某些微生物的存在。实际情况下,只要不是大量摄入亚硝酸盐,就无需担心亚硝胺的问题。
1.恩替卡韦片: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2.华蟾素片:解毒,消肿,止痛。用于中、晚期肿瘤,慢性乙型肝炎等症。
健客价: ¥5569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癌及老年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85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癌及老年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60清热解毒,利湿,化瘀散结。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尤其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和表面抗原阳性者有显著疗效,并可预防乙肝癌变。
健客价: ¥16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适用于以肝瘀脾虚为主证的原发性肝癌,症见上腹肿块,胁肋疼痛,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对于上述症候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有改善作用。
健客价: ¥138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癌的辅助治疗,亦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健客价: ¥50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癌的辅助治疗,亦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健客价: ¥55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癌及老年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34清热解毒,利湿,化瘀散结。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尤其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和表面抗原阳性者有显著疗效,并可预防乙肝癌变。
健客价: ¥46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急、慢性乙型肝炎,见有乏力、肝病、纳差、脘胀等症。
健客价: ¥42免疫增强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癌的辅助治疗及老年免疫功能低下者。
健客价: ¥45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癌及老年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