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消化道粘膜是平坦光滑的,其表面的上皮细胞每天有序不断地更新脱落,若受到了过度的理化或者生物因素损伤,加速修复的消化道粘膜可能就会出现过度增生,在消化腔道表面形成一个小的隆起或凸起。
结肠息肉有哪些特性?
结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肠息肉和结肠癌关系密切,因为结肠息肉多数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部位,而乙状结肠、直肠恰恰也是大肠癌的好发部位。肠息肉的癌变率从3%~30%不等,大多数的结肠癌都是从结肠息肉转变过来的,肠癌的发生要经过腺瘤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瘤变→癌变→进展期癌,也就是说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相对较高,但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年。
结肠息肉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结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因此要确诊结肠息肉还得依赖结肠镜等检查。
结肠息肉的早期确诊非常重要,研究发现及时治疗能使结肠癌的发病率降低70%~90%。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年龄大于50岁的人。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建议从50岁开始每年常规筛查粪便隐血检查、肛门指检等,每5到10年做一次完整的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有癌变倾向的结肠腺瘤,从中获得最大收益。
切除结肠息肉可阻断大肠癌的发生
结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腺瘤性息肉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些,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腺瘤发展可能。一般结肠镜检测发现息肉时应该予以内镜下切除,内镜下息肉切除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判断结肠息肉的良恶性,需要显微镜下的病理诊断,而根据内镜下肉眼观察很难判断,因此检查出肠道息肉都应该进行切除,进行病理诊断。
息肉会复发,要定期复查
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的患者,都应该复查。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成每5-10年查一次。
对于术后病理提示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为保险起见,有条件者可根据个体情况在更短的时间间隔内进行复查。
用于治疗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鼻咽癌。
健客价: ¥137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或者转移性胃癌的一线治疗,适用于结肠癌辅助化疗,适用于结肠直肠癌的化疗、乳腺癌单药化疗或者联合化疗,详见包装内部说明书。
健客价: ¥410主要治疗消化道肿瘤,对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有一定疗效。也可用于治疗乳腺癌、支气管肺癌和肝癌等。还可用于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等。
健客价: ¥28结肠癌辅助化疗:卡培他滨适用于 Dukes’ C 期、原发肿瘤根治术后、适于接受氟嘧啶类药物单独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的单药辅助治疗。其治疗的无病生存期(DFS)不亚于 5-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联合方案(5-FU/LV) 。卡培他滨单药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化疗均不能延长总生存期(OS),但已有试验数据表明在联合化疗方案中卡培他滨可较 5-FU/LV 改善无病生存 期。医师在开具处方使用卡培他滨单药对 D
健客价: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