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肿瘤种类 > 肠癌 > 结肠癌?结肠息肉?傻傻分不清楚

结肠癌?结肠息肉?傻傻分不清楚

2017-01-10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结肠息肉其实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胃上长出来叫胃息肉,胆囊上叫胆囊息肉,结肠里的就是结肠息肉。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消化道粘膜是平坦光滑的,其表面的上皮细胞每天有序不断地更新脱落,若受到了过度的理化或者生物因素损伤,加速修复的消化道粘膜可能就会出现过度增生,在消化腔道表面形成一个小的隆起或凸起。

  结肠息肉有哪些特性?

  结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肠息肉和结肠癌关系密切,因为结肠息肉多数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部位,而乙状结肠、直肠恰恰也是大肠癌的好发部位。肠息肉的癌变率从3%~30%不等,大多数的结肠癌都是从结肠息肉转变过来的,肠癌的发生要经过腺瘤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瘤变→癌变→进展期癌,也就是说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相对较高,但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年。

  结肠息肉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结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因此要确诊结肠息肉还得依赖结肠镜等检查。

  结肠息肉的早期确诊非常重要,研究发现及时治疗能使结肠癌的发病率降低70%~90%。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年龄大于50岁的人。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建议从50岁开始每年常规筛查粪便隐血检查、肛门指检等,每5到10年做一次完整的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有癌变倾向的结肠腺瘤,从中获得最大收益。

  切除结肠息肉可阻断大肠癌的发生

  结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腺瘤性息肉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些,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腺瘤发展可能。一般结肠镜检测发现息肉时应该予以内镜下切除,内镜下息肉切除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判断结肠息肉的良恶性,需要显微镜下的病理诊断,而根据内镜下肉眼观察很难判断,因此检查出肠道息肉都应该进行切除,进行病理诊断。

  息肉会复发,要定期复查

  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的患者,都应该复查。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成每5-10年查一次。

  对于术后病理提示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为保险起见,有条件者可根据个体情况在更短的时间间隔内进行复查。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