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肿瘤种类 > 肠癌 > 先做基因检查 肠癌治疗效果会更好

先做基因检查 肠癌治疗效果会更好

2016-06-27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随着世界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的技术不断在进步。近几年世界上涌现了不少治疗直肠癌的新方法、新技术。但是根据目前临床研究来说,治疗直肠癌的最佳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治疗以及化疗。

  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肠癌患者治疗前,可做基因检测。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呢?

  首先患有大肠癌多数伴有体内基因的改变,某些基因对癌症的预后有提示作用。

  其次,随着基因技术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出现了新的靶向治疗药物,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作用靶点和适应症,对于特定类型的晚期病人使用靶向药物能够到达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 RAS 基因检测,如果是野生型的晚期转移性大肠癌可以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

  第三,是对于一些常用的化疗药物,不同的基因类型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或者不良反应,对这些基因检测可能会对治疗有指导作用。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来可能会有出现更多有意义的基因和检测技术。

  肠癌手术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

  临床上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一、手术治疗

  目前肠癌的治疗,临床上一般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按照治疗目的,手术可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和各个脏器功能状况、肿瘤的位置、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等决定治疗方案。以期最大程度地根治肿瘤、并保护脏器功能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下列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1.全身状态和各脏器功能可耐受手术。

  2.肿瘤局限于肠壁或侵犯周围脏器,但可以整块切除,区域淋巴结能完整清扫。

  3.已有远处转移,如肝转移、卵巢转移、肺转移等,但可全部切除,可酌情同期或分期切除转移灶。

  4.广泛侵袭或远处转移,但伴有梗阻、大出血、穿孔等症状应选择姑息性手术。

  下列情况下,不建议手术治疗:

  1.全身状态和各脏器功能不能耐受手术和麻醉。

  2.广泛远处转移和外侵,无法完整切除,无梗阻、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是否造瘘和肿瘤部位大小等相关

  有的患者也许会问,为什么有的肠癌病人需要造瘘?是否选择造瘘手术主要和肿瘤的部位、大小、距离肛门的距离等有关,医生通常会尽量采用非造瘘的手术,但是为了达到治愈的目的,有时需要行造瘘手术,一般手术前都会和病人及家属沟通,医生和家属应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另外,部分晚期病人,为了防止出现肠梗阻,或者已经出现了肠梗阻,可能会行姑息性造瘘术。

  不同化疗物不良反应有所不同

  二、化学药物治疗

  对于结肠癌病人,手术后可能会残留有微小转移灶或者肿瘤细胞,通过辅助化疗,尽可能的将这些转移灶或者肿瘤细胞杀灭。这一理论得到了国际上大型临床研究的证实。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需要和适合化疗的,如早期(I期)病人是不需要化疗的。

  大肠癌治疗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术前化疗可以使病灶缩小,增加手术切除率;其次,术后化疗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可以杀灭残存病灶,减少复发和转移,从而达到根治大肠癌的目的;最后,对于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可以作为姑息性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根据化疗的药物选择不同,不良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常见的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有的会出现便秘、腹泻、腹痛等反应;

  2.骨髓抑制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中以白细胞减少最为常见,其次是血小板减少;

  3.肝、肾功能损害表现;

  4.脱发,发生率较低,而且往往都能再生;

  5.化疗的局部不良反应,如静脉炎和局部化疗药物渗透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等;

  6.过敏,发生几率较低;

  7.神经毒性,铂类药物比较常见;

  8.其他,如心脏毒性、皮肤毒性等,发生几率相对较低。

  术前放疗能有效使肿瘤缩小

  三、放射治疗

  术前放疗,在手术之前放化疗,能够有效地使肿瘤缩小,大大的提高了摘除率,减少区域性淋巴复发转移转移、术中癌癌肿瘤细胞的播散及部分复发转移。注意:单纯放化疗,通过长时间的临床诊断观察,发现对晚期直肠癌病例,用小剂量放射治疗,有时能起到暂时止血、止痛的综合疗效。

  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使用增强治疗效果

  四、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型,并已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不同的特异性位点,抗肿瘤药物靶向性地与其发生作用从而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小。靶向治疗一般与化疗联合使用,能够增强化疗的效果,但不会明显增加化疗的副反应。

  有肠癌症状 指检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对于有肠癌的症状的人,需要去医院检查,确定诊断需要行结肠镜检查,对可疑部位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才可以最终确定是否得了肠癌。

  临床中,肠癌检查手段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直肠肛门指捡:肛指检查简单易行,直肠指检目前仍是直肠癌手术前一系列检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二。实验室检查:大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检查、血清癌胚抗原。

  三。内镜检查: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四。CT诊断:CT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但CT对结肠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估计不能直接手术,而在应用外放射或局部腔内放疗后有可能被手术切除的病人更有价值。

  五。超声显象检查:直肠内超声显象检查是以探测直肠癌外侵和肿瘤对直肠壁的浸润程度为目的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于1983年起开始应用于临床。

  六。磁共振检查:有研究者称对直肠癌的外侵,磁共振检查(MRI)较CT更有意义。但目前磁共振还有不少技术问题需要完善,对磁共振所提供的图象认识也需进一步深化,同时与腔内超声显象相比,磁共振检查费用昂贵也是其广泛应用的障碍。

  出院后要保持人工肛门的清洁

  在肠癌的治疗中家属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应该给予病人精神、物质上的支持,开导病人、给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接受适合的治疗方案,保持乐观的心态,其次,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例如:给病人准备平常喜欢吃的饭菜(医生允许的食物)、多陪病人聊聊天、适当的按摩等。出院后,要保持人工肛门(结肠造口)的清洁和护理。

  直肠癌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以下4点。

  1.减少饮食中油脂的摄取。

  饮食与癌症的关系,其中被研究最多的是油脂,包括饱和脂肪和不饱和油脂。饮食中的油脂可促进癌细胞的生长,还可使正常细胞早期变异,而演变成肿瘤。无论是动物性脂肪或植物性油脂,都尽可能减少。过多的油脂,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可在小肠内刺激胆酸分泌。肠内胆酸量过高时,易变成致癌物,而助长癌细胞生长。由此可见,高脂肪的饮食与直肠癌肿的发生关系非常密切。

  2.增加膳食纤维素摄入。

  膳食纤维素的摄入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原因可能是因为膳食纤维素的吸水性较强,可增加粪便的体积,使粪便成形,利于排便,降低肠道中致癌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发生大肠癌的危险。因此,在维持主食量不变的前提下,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如魔芋、大豆及其制品。

  3.摄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不可小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4.禁烟、酒。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