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学,其中描写癌的症状表现为肿块凹凸不平,边缘不齐,坚硬不移,形如岩石。溃破后血水淋漓,臭秽难闻,不易收敛,甚至危及生命。中医多以癌生长的部位或症状命名,如生长在乳部的名乳岩(岩通癌),长于外肾的名肾岩,生于皮肤的名癌疮等。生于体内的,则属于症瘕积聚范畴。外阴癌即属于“癌疮”范围。
中医对疾病(包括癌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的制定,注重病变局部与全身其他部位的相应关系,并针对这种关系失调所产生的结果施以治疗,并不单纯针对病变的局部施治。如外阴癌的病因病机是由于精神情志活动的太过,损及肝脾两脏,导致气机(功能活动)的郁滞或虚弱;加之局部为风、湿、热毒的侵袭,使无形之气郁与有形之湿、热相互交凝,结滞肌腠,浸渍日久而形成肿块或溃疡。在治疗上主要分辨虚实,病变早期属实者以祛邪为主;晚期属虚者以扶正为主。不主张轻率使用刀针、蚀药、火灸等疗法,而是偏于保守疗法者居多。
外阴癌的常用中成药:
1.西黄丸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止痛。主治痰瘀内结,疼痛较剧者。每丸3g,每次1丸,每日2次。
2.小金丹6g,每日2次。适用于痰瘀内结型。
3.大黄廑虫丸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4.六味地黄丸每次20粒,每日2次。适用于肝肾阴虚型。
5.附子理中丸每次l丸,每日2次。适用于脾肾阳虚型。
(实习编辑:许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