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成功案例 > 一个勇于突破常规的抗癌勇士

一个勇于突破常规的抗癌勇士

2015-04-12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汪世学,1951年生在繁昌县的农村,对文化课的掌握,他最早的记忆是一名出身“地主”的人教他识字;初二时,因文化大革命他中止学业,到全国各地进行大串联。

抗癌勇士" width="400" height="300"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504/254182153-20150412165645749.jpg" />

  今年64岁的汪世学,是一位极能适应社会,又勇于突破自己的汉子。

  涉足过工、农、商、学、兵五大领域的他,面对病患,他想方设法寻找自救的疗法;面对医疗风险,他和医院签订了“生死状”……

  不甘寂寞勇于突破

  汪世学,1951年生在繁昌县的农村,对文化课的掌握,他最早的记忆是一名出身“地主”的人教他识字;初二时,因文化大革命他中止学业,到全国各地进行大串联。

  1967年,部队招兵,年轻气盛的汪世学报了名,成为一名海军。可是在他的心中,军队只是人生的驿站,只是人生的一种磨练,所以即使有提干的机会,汪世学还是在3年后选择了退伍,回乡务农。

  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干着以前没有干过的农活。也许是老天爷也不愿埋没了他,村里的小学需要教师,别无选择,初中文化程度的汪世学,成了学校里的佼佼者,语文、体育、音乐,他样样拿手。

  因表现优异,又相对有文化,经公社推荐,1972年,汪世学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学习。一个插曲是,入校之前,曾被外交部在安大特设的外语委培班提前调档。因酷爱军械,汪世学不为所动,毕业后,分配到军工企业研造新型自动步枪。让汪世学颇为得意的是,1980年,国家对工农兵学员重新认定,汪世学以近每科平均80的高分通过。

  企业军转民后,汪世学进入安徽省电子研究所,直到1995年,汪世学尝试“下海”,从项目经理再到自己在绩溪办厂。

  经历了工农商学兵五大行业后,今天的汪世学,自称自己是个“不甘寂寞,勇于突破自我”的人。

  得知患病积极应对

  2012年,正在绩溪办厂的汪世学感觉到身体不适,就去了当地的医院进行检查,无果。紧接着,他回到合肥,在省城的医院检查,才诊断出是膀胱癌

  “说实话,病在自己身上,一点不害怕是假的。”汪世学回忆着三年前听到确诊后的心情:“但是,害怕也没有用,轮到你的头上,现实在这,也逃避不了啊,所以只有积极应对。”

  汪世学随后进行了肿瘤切除术。可是到了2013年,病灶再次复发,再手术。

  2014年,病灶又在膀胱内部转移后复发。医生会诊后,提出了切除膀胱,不留后患,做人工造口的方案。

  紧要关头,汪世学需要抉择了:一边是病灶反复发作,身体就会被拖垮;一边是器官摘除,哪还有什么生活质量。

  “我让医生给我点时间,我要仔细考虑一下。”汪世学仿佛又回到了那矛盾交织的日子。

  为了解膀胱摘除后病人的真实生活,汪世学特地远赴霍邱。

  就在思想碰撞的同时,汪世学也没改变逛书店的习惯,他翻阅了大量的有关肿瘤,特别是膀胱肿瘤方面的医学书籍,一本《膀胱癌100问》的书,让他顿悟——

  用卡介苗方法自救

  在由美国医生著作、协和医院翻译出版的《膀胱癌100问》中,美国的医生在书中提出并详述了用卡介苗治疗膀胱癌的原理和临床表现。

  汪世学经过研读《膀胱癌100问》,又有了“突破自我”的想法,他来到医院,和医生商量,并和医院签订了责任书,坚持要求医院用卡介苗的方法治疗他的膀胱癌。

  负责术后护理的崔永华护士长回忆当时的情形,仍心有余悸:“用卡介苗治疗膀胱癌,是我们不知道的一个领域,我们当时都没有听说,也没有涉及到过,可以说,可能在安徽省是第一例。”

  于是,从2014年7月开始,一个星期一次,四次;两个星期一次,三次;一个月一次……一共十九次。

  汪世学还记得,卡介苗疗法开始的时候,曾出现血尿;每次治疗,身体都有很大的不适反应,需要休息两个小时。但这并没有改变他自救的决心。

  “生命的长短是上天注定,但生命的质量,我可以选择。”汪世学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汪世学爱好旅游,就在第一次发现癌症之后,他去了西北,第二次治疗后,他去了西南、泰国等地。可是老人最想去的欧洲,要坐14个小时的飞机,化疗后的汪世学坚持活动锻炼,直到圆梦。

  坦然面对未来人生

  谈到如何才能战胜癌魔,汪世学深有体会:

  第一,要乐观,要有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得了癌症,精神上不能垮,有一部分癌症病人就是被吓死的。

  第二,坚持运动,坚持服药。

  第三,饮食以清淡为主,要戒掉烟酒。

  最后,汪世学又补充道:“还要多做好事。”

  2013年,汪世学参加了抗癌俱乐部,在俱乐部中,每次活动他都积极参加,成为俱乐部中最活跃的会员之一。

  护理汪世学的崔永华医生称赞道:“世学哥很活跃,不仅参加了腰鼓队,还给我们提了很多好建议。”

  “我感觉,在俱乐部与病友们在一起,就像在家中一样。大家互相鼓励,互相交流,谈心得,谈体会,谈未来,忘记了痛苦,哈哈哈!”汪世学爽朗地回应道。

  在化疗期间,汪世学坚持锻炼,每天早晨太阳出来以后,汪世学都会在逍遥津公园跑步,有时也会做些体操。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使得汪世学的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汪世学总结了这个理:“死都不怕,还怕什么东西,人早晚死,是公平的,要找一个好的活法,在一天,活好一天。”也许对王世学来说,抗癌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抗癌的过程。

  “虽然我们不能延续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宽度!”这是和汪世学在一起时,他说的一句话。也许,这是他的座右铭吧!

(实习编辑:赵雪洁)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