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其实并没有世人想象的那么恐怖可怕。造成此现象,主要是因为肝炎是属传染病,从而给人带来很多误区,造成恐慌,以为简单的接触就会被传染,实则不然,我们应具备安全常识,并理性对待。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丙肝的真实情况与误区:
丙肝是否会传染.,怎么才会被传染?
丙肝属于传染性疾病。
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输血,共用针头,
性生活,使用不洁净医疗器械,
母婴感染等。实际上,95%以上的丙肝患者都有输血或者使用不洁医疗器械,共用针头的经历,其他途径的感染比例非常低,几乎不存在。因此一起吃饭,共用物品等等情况,请理性对待,完全可以不用担心传染给自己的爱人和家里人。也有事实证明,很多患者感染了十几二十年,但家庭内成员并没有被传染的,这是事实!
丙肝是否能够治愈?愈率多高?
丙肝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现在国内通用治疗方案是干扰素+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周期需36~48周(一年),治愈率在60%左右。自从美国吉利德研制出了丙肝新药,就终结了丙肝患者的噩梦,比如吉三代,治愈率高达98%以上,口服用药,用药周期12周。无论如何,丙肝要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开肝继续纤维化与恶化等。
丙肝抗体阳性表示什么意思?
丙肝抗体阳性表示感染了丙肝或者曾经感染丙肝但自愈了,属于健康人群。
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丙肝患者,真正要确诊必须看HCV-RNA,也就是丙型肝炎病毒定量。如果高精度病毒检测阴性,那么就表示这个人曾经得过丙肝且已痊愈。
当丙肝抗体阳性,且病毒检测有病毒,就属于丙肝患者,是需要进行治疗的。
发现得丙肝之后,该怎么办?
首先在医生的正确引导下在医院查HCV-RNA,也就是丙肝病毒定量,看病毒是否阳性(含丙肝病毒),如果有丙肝病毒含量,那将被确诊是丙肝患者。
当发现丙肝抗体阳性,并且有丙肝病毒时,无需慌张,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云天慈航帮您解决丙肝治疗问题。
因为丙肝是可以实现治愈的,只要选对了渠道,选对了正规平台就医问诊,治愈已不是梦!
有丙肝后,能要小孩子吗?
丙肝是有一定几率通过母亲感染给小孩,但是这个比例非常非常小。事实上很多人在不知道自己患病的情况下,就生下了小孩,而小孩未曾被感染。
不过,特殊的人群,也存在被母婴感染的一定风险,所以建议这类特殊的群体,治愈后再考虑要小孩。
像印度丙肝新药,副作用不大,治愈率高,治愈周期很短,才12周。
为什么宝宝生下来抗体就是阳性,是不是婴儿被感染了?
小孩从母亲肚子里出生,会带着母亲的脐带血。这时候去检查抗体,有很高比例是阳性。但这时候不要担心,有机构做过跟踪统计调查,在三年内基本上90%的儿童抗体会转阴,所以要等小孩三岁之后做检查:丙肝病毒定量检测,才能确诊是否有被感染。
即使想接受治疗,也需要到12周岁之后,吉二代已被美国FDA批准:可适用于12周岁以上的儿童丙肝患者治疗。
丙肝治愈的标准是什么?
丙肝治愈标准在医学上,停药六个月后,高精度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无病毒),医学上被判定为,已痊愈。
也有很多患者都在纠结于抗体为什么不能转阴,而显示阳性。实际上,抗体只是一个标志物,不能判定是否患有丙肝。真正确诊是否是丙肝,取决于丙肝病毒定量结果(HCV-RNA)。
如若,丙肝抗体为阳性,但无丙肝病毒含量(阴性),医学上,这是健康人群。即曾经接受过丙肝治疗且已痊愈,或是假阳性(曾被感染,但已自愈)。
丙肝如何才能:既花费低又能治愈且周期短,副作用小?
对于有丙肝病毒携带的病友,不用担心,更不要慌张,丙肝是可以治愈的。印度丙肝新药(索非布韦,达卡它韦,吉二代,吉三代)等DAAs
抗病毒性药物,治愈率高达98%以上,且副作用几乎很小,治疗周期短(12周或24周),治愈费用不高,很接地气,比传统的干扰素治愈费用低很多。
第一代丙肝新药:
2013年12月美国FDA批准索非布韦作为丙肝
1型、
2型、3型和4型慢性丙型肝炎成人患者的治疗,治愈率在90%左右。
第二代丙肝新药:
吉二代,哈瓦尼(Harvoni)201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主要成分为:索非布韦+雷迪帕维,这是第一个被批准治疗慢性HCV基因型1感染二联复方丙肝新药,第一个被批准不需要干扰素或利巴韦林的方案,对于1型丙肝的治愈率达95%以上。
第三代丙肝新药:
吉三代,Epclusa,2016年6月28日,吉利德研发的全基因型丙肝新药Epclusa获得FDA批准,Epclusa基于4个III期ASTRAL临床研究的数据,这些研究在全部6种基因型(GT-1,-2,-3,-4,-5,-6)丙肝群体中评估了SOF/VEL的疗效和安全性。
第四代丙肝新药:
吉四代,2017年7月19号,Vosevi获批上市,用于治疗伴有轻度肝硬化或无肝硬化的基因1、2、3、4、5或6型丙肝病毒感染成人患者。国内丙肝专家学者纷纷转发这一好消息;而Vosevi是FDA批准的继吉三代后第2个全基因型丙肝新药。
说明:病情,或身体情况特殊,或复杂的患者,需通过正式的会诊,依据大夫处方与嘱咐用药,以免引起肝,肾功能异常,或衰竭等隐患。
值得注意:不同基因型病毒对药物的应答也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