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
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1988-2015年,广东省结合3次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仍然是我省华支睾吸虫病重点流行区,感染率居高不下。在我市近几年的人体寄生虫普查工作中亦有发现,虽然总体感染率并不高,但主要检出的阳性标本均为肝吸虫。
这与一些地区的农民在养鱼时,将厕所建在鱼塘上,粪便直接排入鱼塘,池塘中的螺蛳、鱼、虾很容易被感染有关。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盛行吃生鱼片、生鱼粥,导致人群感染几率增大。
肝吸虫病发病症状
肝吸虫病发病缓慢,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肿大等症状,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阻塞、肝硬化、肝腹水,甚至转化为肝癌。如果经常吃生鱼片又有上述症状,要警惕是否已患肝吸虫病。
如果肝吸虫病能早期发现,选用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小的药物,很快就能治愈。但肝吸虫病最大的危害在于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等到出现不适,病情往往已经很严重了。
所以,预防肝吸虫病能更有效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预防要点
加强粪便管理,不把厕所建在鱼塘上,防止粪便直接排入鱼塘;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肉,防止生食被污染的食物危害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