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肝病频道 > 肝病治疗 > 案例 > 肝癌发病年轻化敲响警钟

肝癌发病年轻化敲响警钟

2014-12-19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肝癌在我国的严峻形势不容小觑。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肝癌发病例数超过40万,占全球发病人口的一半多,而肝癌死亡例数为37.1万,占据了全球因肝癌死亡病例的53.36%,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疾病。

  近两年,北京地坛医院外科收治了7例30岁以下的肝癌患者,最年轻的只有22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早就发现了澳抗阳性,平时工作、生活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觉得自己年轻,没有定期体检,其中两例还经常饮酒。这样年轻的肝癌患者,一旦出现自觉症状,被发现,多数就都到了晚期,失去了最佳手术切除时机。给个人、家庭带来重大损失,十分可惜。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就当前肝癌发病年轻化问题曾呼吁道:“中国每年新诊断的肝癌患者约30多万例,而且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并且年轻化,亟须对治疗进行规范化。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可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造福更多的患者。”

  案例1:青年才俊从澳抗阳性到肝癌

  前不久,北京地坛医院外科主任穆毅收到了一份来自广西的特殊礼物,一位患者为他们科室医护人员创作的歌曲——《最亲最爱的人》,“在那阳光照耀的地方,有最亲的人陪伴,在那些迷茫灰暗的日子里,最爱的人带来温暖。护士们默默奉献,用笑容融化了不安。无影灯下坚定的身影,双手编织的生命的健康……”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护士、大夫们听得入神,他们被患者的这特殊礼物打动、被患者称呼自己为“最亲最爱的人”感动。许多人眼中有发亮的液体闪动。这首歌的创作者是一位年轻的肝癌术后患者黄先生,两年前在这里住院,现在已经恢复工作一年了。

  两年前黄先生只有29岁,那时他踌躇满志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没想到突然被查出得了肝癌。这种致命性打击,让这位年轻人一下蒙了,在抱怨命运不公的同时,他四处求医。2010年9月9日他从广西来到北京,住进地坛医院外科。经过医生病史追踪,黄先生说,在他十几岁时被检出澳抗(HBsAg、也叫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当时并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也就没有当回事。他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年轻人,平时生活很不规律,经常加班熬夜,吃饭也是饥一顿饱一顿,没时没点。有时为了激发灵感要豪饮一通。而且认为“我这么年轻,查体这事都是中老年以后的事,和我没关系。”这次感到全身无力、吃东西也不香、有时还感到右肋下疼痛,才觉得应该就医。

  住院以后,经过CT检查提示肝右叶巨大肝癌(10厘米×6厘米),像成人的拳头大小,肿瘤紧邻肝右静脉和门静脉右支主干,手术切除肝脏肿瘤可能造成肝右静脉及门静脉右支主干损伤,为防止术后肝功能衰竭,外科制定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使肿瘤缩小后,二期行肝癌切除的治疗方案。住院十天时,黄先生开始进行了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1月复查见肿瘤明显缩小(6厘米×4厘米)。到入院的第45天行肝癌切除,术后顺利恢复出院。此后每3个月来院复查,至今病情稳定,无肿瘤复发转移,肝功能正常,恢复了工作。

  案例2:博士生肝癌 抛下白发双亲及孕妻而去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音乐人黄先生那样幸运,有些患者来时就已经没有治疗的可能。32岁王先生的经历就让人扼腕痛惜。他是一所著名大学法律系博士三年级的学生,15年前发现澳抗阳性,一直没有在意,3个月前出现腹痛、腹胀,在外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今年1月19日因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血色素降至47g/L来到北京地坛医院。经积极抢救、止血治疗后出血暂时停止,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肝癌大得像个婴儿头(15厘米×13厘米×12厘米),同时伴有门脉癌栓。此类为晚期肝癌,已无进一步治疗措施,预计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而此时他的妻子刚刚怀孕6个月。

  医生每次查房,王先生都拉着医生的手说:“我会好的,是不是?还有3个月我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我还要给我的父母养老送终,我要等我的孩子出世,我要好好对待我的妻子,我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没有做,所以我会好的,是不是?”听着这些话,医护人员无言以对,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些愿望对他来说遥不可及。

  住院4周后患者要求出院去做肝移植术,尽管知道他根本没有肝移植机会,医护人员还是带着祝福送他出院,并希望他能创造奇迹。出院2周后传来消息,王先生带着一肚子的愿望、期许去世了。32岁的年轻才俊就这样走了,留下了白发的双亲、年轻的妻子和尚未出生的孩子。

  7例30岁以下肝癌患者最年轻只有22岁

  近两年,北京地坛医院外科一共收治了7例30岁以下的肝癌患者,最年轻的只有22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早就发现了澳抗阳性,平时工作、生活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觉得自己年轻,没有定期体检,其中两例还经常饮酒。这样年轻的肝癌患者,一旦出现自觉症状,被发现,多数就都到了晚期,失去了最佳手术切除时机。给个人、家庭带来重大损失,十分可惜。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就当前肝癌发病年轻化问题曾呼吁道:“中国每年新诊断的肝癌患者约30多万例,而且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并且年轻化,亟须对治疗进行规范化。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可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造福更多的患者。”

  北京地坛医院肝病科主任邢卉春介绍说,以前我们总说我国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口为澳抗阳性患者,这些人有的发展成乙肝病人、甚至有些携带者最后发展成像上边所提到的黄先生一样的肝癌病人。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家计划免疫的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在新生儿中得到普及。我们欣慰地看到,随着我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的推广,乙肝疫苗接种率稳步提高,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也显著下降。根据我国2006年乙肝血清流行病调查结果,全国HBsAg携带率降至7.18%,5岁以下HBsAg携带率降至0.96%。目前通过母婴阻断技术,让大多数儿童免遭乙肝威胁,令人欣慰。

  澳抗阳性者经常体检十分必要

  有些已经是澳抗阳性的人,就要特别小心。因为澳抗阳性者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人群,为做到对原发性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建议乙肝携带者至少应每半年到医院进行肝功、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的检查,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检查间期需要缩短,在定期监测肝功的同时,至少每3个月进行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的检查。邢卉春主任说,原发性肝癌早期无特殊症状,澳抗阳性者一旦出现疲劳、食欲下降、肝区疼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大量饮酒等是造成肝细胞损伤的诱发因素。

  对于已经是肝癌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方案制定

  北京地坛医院外科穆毅主任说,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对于巨大肝癌(最大直径在10厘米以上)以及肝癌紧邻肝内重要血管分支者,可以首先通过肝动脉栓塞化疗(介入治疗),达到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为手术切除创造条件,同时有益于手术切除肿瘤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肝组织,降低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对于邻近肝内主要血管分支的肝癌,在手术切除时,要进行精细手术操作,借助于术中超声系统、超吸刀等现代肝脏外科手术器械,在保证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肝内主要血管分支,避免剩余肝脏组织因肝脏供血或回流障碍,造成术后肝脏功能急剧恶化,进而发生肝功能衰竭。但是不是所有肝癌患者的肿瘤都可以通过手术、介入治疗达到目的,穆主任说,因为实施这些手段还要看肿瘤的生长部位、有没有发生转移等,像上边提到的王博士就属于就医太晚、肿瘤太大,又有门脉癌栓的发生,已经有了血行转移发生,失去了治疗的机会。再有手术还要看患者肝脏功能、其他脏器情况以及患者身体状态。因此,还是那句话,经常体检十分必要。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