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与饮水之间的关系
尿道结石和矿泉水喝太多有什么关系?人们普遍都认为矿泉水喝多了会得尿道结石,因为矿泉水里面含有矿物质,其实这是个错误的看法,原因很简单,虽然矿泉水有个“矿”字,其实这个“石”跟结石的那个“石”可没有关系。
看到开水壶里那层厚厚的水垢,让人们对水里的“结石”深信不疑。有人说饮用矿泉水多了,摄入钙就多,会得结石病。其实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与此相反,若长期钙摄入不足,反倒会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促使甲状腺素的长期过量分泌,结果引起骨钙减少而骨质疏松和血钙、软组织含钙量增加的反常现象。而高水平的血钙可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和结石、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
人体所需要的钙主要来源于膳食的食品中,从水或矿泉水中摄取的量相对较少。饮用矿泉水不可能引起尿道结石。之所以很多人有这样的错误印象,主要是来自于把日常生活中开水壶中的水垢现象与人的结石病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开水壶内的水垢与结石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开水壶中的水垢是单纯物理现象。水经过煮沸后,水中的钙、镁离子与碳酸结合生成一些不溶性物质析出——水垢。这个过程跟人体的环境是不一样的。
结石病属于病理状态,是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结石从外型来看都是石头,但是它由来自有机体内脱落的上皮细胞、凝血块、寄生在体内的细胞菌团、蛔虫的残体或虫卵等形成核心,身体内的磷酸盐、草酸盐、尿酸盐等沉积在这些粗糙的核心上,形成结石。所以结石并不是“石头”,而是身体内多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预防结石病,多喝水准没错。摄入足够的水才能保持泌尿系统能够顺畅地运转,减少不良物质的刺激,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而如果一旦患上了结石疾病,那最好还是去正规的专业医院,及时治疗,以防结石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尿道结石的形成因素
1、营养:如高盐、高钙、高糖、高蛋白摄入多,蔬菜和食物纤维摄入少等。
2、代谢:如胱氨酸尿症、草酸的代谢异常、钙-磷代谢异常、高尿酸等。
3、药物:如维生素D中毒、皮质类围醇、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等。
4、某些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制动综合征、皮质醇症、痛风、肾小管酸中毒、海绵肾、尿路异物、前列腺增生、尿路梗阻和感染、慢性消化道疾病、恶性肿瘤等。
5、先天性畸形及解剖异常:如蹄铁肾、重复肾、肾下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输尿管囊肿、尿道狭窄等。
6、气候:地处热带或亚热带,气候湿热干旱,结石发病率高。
7、饮水量:饮水量不足或过少,可促进结石的产生。
8、特定人群:从事高温作业、久坐职业的人群,从事有色金属(铅、铜等)作业的人群,长期卧床、骨折后患者等。
9、遗传:尿路结石可能与多基因缺陷及部分缺陷基因外显有关,家庭的饮食习惯同尿路结石的形成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