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泌尿频道 > 泌尿常识 > 疾病危害 > 尿毒症毒素都有哪些?

尿毒症毒素都有哪些?

2017-07-16 来源:尿毒症透析患者之家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肾功能不全发生后出现肾小球肥大、肾小球硬化发展趋向,在此前提下,硫酸吲哚酚(以及其他一些毒素类物质)成为加速这种趋向的因素之一。

  1、瘦素(Leptin)

  瘦素是肥胖基因的蛋白产物,血透患者血浆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肾脏是瘦素的主要排泄器官,血浆中约81%的瘦素由肾脏排出。瘦素与血透患者血浆白蛋白、蛋白分解率(PCR)有相关关系,可能是引起尿毒症患者食欲减退、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2、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

  葡萄糖和其它还原糖与游离的氨基酸通过非酶化反应生成稳定的Amadori产物,再通过一系列化学重组。在ESRD患者一些AGEs是多肽联接降解产物,分子量2000~6000D,,与体内组织修饰和一些酶的生理功能改变有关。现在已知AGEs参与了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AGEs能结合并灭活NO,阻止NO产生血管内皮的扩张、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增生效应,并能上调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CAM-1和ICAM-1,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跨内皮趋化,在ESRD动脉粥样硬化中起重要促进作用。普通血透不能清除AGEs,高通量透析膜能有效清除,但不能维持血浆正常水平。

  3、吲哚(Indoles)

  硫酸吲哚酚与肾脏:

  肾功能不全发生后出现肾小球肥大、肾小球硬化发展趋向,在此前提下,硫酸吲哚酚(以及其他一些毒素类物质)成为加速这种趋向的因素之一。

  硫酸吲哚酚与内皮细胞:

  硫酸吲哚酚对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有延迟作用,但不引起细胞凋亡。

  硫酸吲哚酚与甲状腺:

  硫酸吲哚酚对甲状腺细胞的传输和脱碘有抑制作用。硫酸吲哚酚可在脑内堆积,肾功能不全时此种堆积与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硫酸吲哚酚影响白蛋白与药物结合的能力,如地高辛、华法令、苯甲酸、地西泮等。硫酸吲哚酚抑制肾小管对酸性药物和阴离子溶质的分泌,改变药物与白蛋白的结合特性。在正常人,使用地高辛后血中地高辛浓度升高,而在尿毒症病人则是下降的。

  硫酸吲哚酚对促红素的生成有抑制作用,血中硫酸吲哚酚水平高的尿毒症病人维持一定水平血红蛋白对促红素的需要量要高于血中硫酸吲哚酚水平低的病人[5]。

  硫酸引哚酚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色氨酸侧链在结肠通过细菌氧化作用生成一些化合物,如:羟甲基吲哚、吲哚乙酸、吲哚和吲哚酚等,它们都是尿毒症毒素,且在结肠可被重吸收。吲哚酚在重吸收后在肝脏与硫酸盐酯化形成硫酸吲哚酚从尿中排出。

  普通透析和高通量透析膜都不能清除此类物质(硫酸吲哚酚属小分子毒素类)。

  一些吲哚具有致癌性,3-醋酸吲哚通过竞争性与蛋白结合而抑制肾小管的分泌,可增强与蛋白结合药物毒性。

  以往的实验证实,给予尿毒症鼠喂服吲哚或硫酸吲哚酚,可加快肾小球硬化及肾衰竭的进程,而通过口服吸附剂或腹膜透析去除硫酸吲哚酚可延缓“健存”肾单位的丧失,说明硫酸吲哚酚可能是促进肾小球硬化的因素之一。

  为了证实硫酸吲哚酚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日本学者Miyazaki给于5/6肾切除大鼠口服硫酸引哚酚,发现它可增加肾脏合成ICAM-1,促进肾小管间质单核细胞浸润,而浸润的单核细胞可分泌TGF-β1,引起肾小管间质TGF-β1表达增高,应用硫酸吲哚酚直接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亦可显著增加TGF-β1的合成。硫酸吲哚酚诱导的TGF-β1可增加TIMP-1和胶原Ⅰ的表达,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而给予吸附剂AST120口服,可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说明硫酸吲哚酚是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4、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CMPF)

  CMPF是一种较强亲脂性毒素,是与药物蛋白结合的主要抑制剂,通过对对氨基马尿酸(PAH)途径的抑制,降低各种药物在肾小管的分泌。普通透析和高通量透析膜都不能清除CMPF,相反应用白蛋白通透性膜可明显降低CMPF的血浓度,而HD患者CMBF血浓度是CAPD患者的3倍,此与腹膜清除和残肾功能有关。

  5、马尿酸

  甲苯和苯甲酸是马尿酸主要来源,马尿酸可增加能与蛋白结合药物的毒性,还与胰岛素的抵抗和糖耐量异常有关。HD可清除马尿酸游离部分的60%,血液滤过能增加马尿酸的清除。

  6、同型半胱氨酸(Hcy)

  Hcy是一种含巯基(SH)的氨基酸,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RF患者血液中Hcy是正常人群的2~4倍,血液中浓度不仅仅与肾功能衰竭程度有关,还与营养摄入(甲硫氨酸)、维生素状态(叶酸、维生素B12)等有关。Hcy可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Hcy干预了血管壁相关的抗凝血功能,增加了血栓形成。Hcy部分与白蛋白结合,HD很难清除。

  7、对甲酚

  对甲酚由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经过肠道细菌作用产生。对甲酚抑制白细胞在吞噬作用中的反应,另外,它在体外还增强肝细胞和神经瘤细胞中铝的毒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合成,也干扰解毒作用[8]。以弥散作用为主的血液透析对其清除无明显临床价值,但以对流方式清除毒素的透析滤过则对其有显著清除作用[9]。

  8、甲酚

  甲酚是一种挥发性物质,分子量108.1D,是由肠道细菌产生的,是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代谢产物,来源欲环境中的甲苯、吸烟和一些中草药和调味剂中存在的薄荷呋喃。甲酚对肝细胞毒性较大,可诱导肝细胞释放LDH,增强肝脏对铝摄取和铝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由于甲酚的脂溶性和蛋白结合性,HD很难清除。

  9、多胺

  多胺如精胺、亚精胺等和细胞、蛋白具有较强的亲和性,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红系增生。一些多胺可抑制脑细胞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多胺还能抑制NO合成。细胞膜对多胺的相对不通透和与蛋白结合导致多胺在体内是多室分布,HD清除较少。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