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有脂肪的部位。好发于肩、背、颈、乳房和腹部,其次为四肢近端(如上臂、大腿、臀部)。主要在皮下,称为浅表脂肪瘤,也可见于肢体深部和肌腹之间,称为深部脂肪瘤。脂肪瘤的病因目前并没有完全明确,可能与炎症刺激结缔组织变性、脂肪组织代谢异常和障碍、脑垂体前叶性腺激素水平分泌异常、先天性发育不良、肠道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约1/3多发性脂肪瘤患者可有家族史。
从“痰核”论治多发性脂肪瘤及慢性淋巴结炎
患者林某,男性,34岁,军人,1975年1月25日初诊。
主诉:皮下发现多数结节半年余。
病史及治疗经过:缘于半年前发现皮下有针刺样疼痛,自己可以触及许多小疙瘩,按、摸均疼痛,初发自胸开始,逐渐向上肢尺侧发展。四肢疼痛,每于午后2?10时尤甚,有时在睡中痛醒,易出汗,不时心慌气短,善太息,手足热而乏力。大便先干后溏,每2?3天1次。检查其大腿内侧及上肢内侧有米粒大至小豆大之多数结节及索条状物。经病理检查:大腿内侧切除物为“多发性脂肪瘤”;上肢切除之结节为“淋巴结慢性炎症”。经中西医药治疗不效。
舌苔白腻,脉短。其脉证阴有余而阳不足,肠胃功能不佳,影响于外,以其以睡眠时发生疼痛多,先用《医宗金鉴》当归饮加减,从阴入手,以“滋阴润便法”调理大便,多用黄芪有助于皮下结节之消散,再加麻仁、苁蓉润肠胃。
当归15克,白芍6克,赤芍6克,川芎4.5克,生地12克,白蒺藜12克,何首乌15克,黄芪24克,炙甘草6克,胡麻仁9克,肉苁蓉9克。7剂。
7剂后,至1975年2月1日2诊,大便已不干,四肢及胸痛减轻。舌苔薄白稍黄,脉象仍短,改投王肯堂的荣卫返魂汤加味:
何首乌15克,白芷9克,乌药(炒)6克,小茴香(炒)6克,当归12克,木通6克,炒赤芍9克,枳壳6克,生草6克,独活6克,天南星9克,水酒各半煎服。
2月19日3诊:上方服14剂后,皮下结节变小,痛减轻,且较前易于活动,左背、胁部时痛,二便饮食正常,体力增加,精神好转。舌苔腻象减,脉象转滑,前方加半夏12克,再服14剂。
至3月1日4诊:舌脉同前,自觉全身发凉。前方去木通,再服14剂。
至3月19日5诊:背胁及身痛减轻,自觉皮下结节减少。舌苔减少,脉象柔和。
此方加减服至1975年4月22日6诊:又服22剂,身痛基本消失未发,皮下结节已基本消失,只偶触及一二个。体力增加且已能参加半日劳动。只于第2方药后,腹稍痛,大便稍稀且有少量粘液,脉之滑象亦减。前方何首乌改9克,再服7剂。
至1975年5月7日7诊:身痛已消失,皮下结节消失后未发,别无其他症状,舌苔薄腻,改用《证治准绳》十宣散为之善后。
黄芪60克,党参60克,当归60克,姜厚朴30克,桔梗30克,川芎30克,防风30克,白芷30克,甘草30克,桂心9克。
共为细末,早晚各服6克。
中药当归
按:痰之为病,既顽且幻,痰核乃其一例。《丹溪心法附余》指出:“凡人头面颈颊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者,皆痰注也。宜随处用药消之。”总因素体阴虚,邪热内生,津血被烁,不得泄泽,凝聚于皮肉关节间,而成有形之物。肾主津液,津液凝聚,肾不为无责;而本例患者已现心慌、气短、善太息,大便先干后溏,手足热而无力,显系肾与心、肺、肝、脾五脏俱病。由于痰核起病急,发展迅速,为数众多,严重阻碍气血周流,遂致疼痛剧烈,诸症蜂起。初诊时脉短,苔白腻,中气已是大虚。此时之治,虽有《内经》“结者散之”“损者益之”可遵,而攻邪则恐伤正,扶正又畏助邪,选方用药,稍有不当,即成抱薪救火。故开始以当归饮加减调和营卫。
《医宗金鉴》当归饮系治小儿初生无皮之方。即圣愈汤加白鲜皮、白蒺藜、何首乌、甘草,以四物合何首乌养血,参芪草补气,白蒺藜去风散结,白鲜皮去风通血脉。取其具营卫兼补,补中有行之妙,去人参、白鲜皮加赤芍、胡麻仁、苁蓉,意在速补营阴。因营分为贼所在,实之则邪不能据。然后以营卫返魂汤加减消除失道宿痰。
营卫返魂汤又名通顺散、何首乌散,首见于明?杨清叟著《仙授外科集验方》,后收入王肯堂《外科准绳》中,遂得广为流传。作者自论原方方义为“此药大能顺气匀血”,“此药扶植胃本,不伤元气,荡涤邪秽,自然通顺,不生变证;并列举本方主治之十五证,失道宿痰即其所擅。岳老认为本方对痰核、流注疗效可靠,故参原书所载加减之法,令患者守服56剂,终收身不痛,核全消、体力渐增之绩。
最后以十宣散温养气血。
十宣散又名托里十补散,原系《局方》,亦为《外科准绳》所收。汪昂《医方集解》谓本方为“此手足太阴、足厥阴、阳明药也。参芪补气,芎归活血,甘草解毒,桂心、白芷、桔梗排脓,厚朴泻实满,防风散风邪,为表里气血之药,共成助阳内托之功也”。投以本方,即取其有助阳内托之功,温养气血,以防旧疾复陷。
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用于肾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的头晕、乏力、健忘、失眠;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9.9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51.8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26.5煎药
健客价: ¥148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健客价: ¥38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5.2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7.1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35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9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28.8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7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健客价: ¥62.7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
健客价: ¥8.5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9用于预防和治疗坏血病以及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以及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2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用于慢性肾炎之湿热证,症见:浮肿、腰痛,蛋白尿、血尿、舌苔黄腻等。
健客价: ¥33益气行滞,活血解毒,利湿消斑,驱风止痒。用于白癜风。
健客价: ¥11.9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3舒肝解郁,清热调经。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小腹胀痛。
健客价: ¥20平喘,祛痰,镇静,止咳。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
健客价: ¥15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健客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