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中心 > 康复理疗 > 胃癌被发现时 已经处于晚期 治疗欠佳

胃癌被发现时 已经处于晚期 治疗欠佳

2018-09-28 来源:生活与健康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早期胃癌病灶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出现症状与消化不良、腹胀、胃溃疡类似,很难在发病初期引起重视,易被患者忽略,不利于早期诊断。所以胃癌被发现时,往往已经处于晚期,治疗效果欠佳。

胃癌为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作为世界第一胃癌大国,每年胃癌新发和死亡率均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40%。据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新增胃癌病例67.9万人,因胃癌死亡人数为49.8万人,分别占癌症总人数的16%和18%,胃癌成为死亡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的疾病。

早期胃癌病灶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出现症状与消化不良、腹胀、胃溃疡类似,很难在发病初期引起重视,易被患者忽略,不利于早期诊断。所以胃癌被发现时,往往已经处于晚期,治疗效果欠佳。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何若瑜医师介绍,实际上,从胃炎到胃癌,分为以下四步发展,只要在过程中及时干预即可预防或切断胃癌转归。

第一步,非萎缩性胃炎

非萎缩性胃炎即慢性浅表性胃炎,虽然是胃癌发生的第一步,不过却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病,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病因: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症状: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处理:单纯性的非萎缩性胃炎,并不会增加胃癌风险。因此即便诊断后也无需过多担心。但是如果患者有胃癌家族史、既往胃溃疡等胃癌的危险因素同时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就需要对幽门螺杆菌行根除治疗。

第二步,慢性萎缩性胃炎

顾名思义,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此病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常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胃脘部胀满,胃脘部疼痛,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贫血等。处理:如果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就必须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定期复查。萎缩性胃炎如果治疗得当,采取的保护措施好,大部分不会出现进一步发展。

第三步,肠上皮化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肠上皮化生,即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是从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被认为是胃癌前病变。

肠上皮化生分为:小肠型化生(即完全性肠上皮化生)预后较好,属于炎症反应的性质,不必过于紧张,胃镜复查一年一次,发现进展才需要积极干预;

结肠型化生(即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其上皮分化差,在胃癌旁的黏膜中检出率很高,结肠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需要立即予以积极干预。

第四步,异型增生

肠上皮化生的下一步便是异型增生阶段。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是指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一类偏离正常分化,形态和机能上呈异型性表现的增生性病变。异型增生是一动态过程,可以由轻度向重度发展,但也可以保持不变或逆转,而重度异型增生则不易逆转,最后可以发展成胃癌。

很多时候,我们出现胃部不适,但不知道处于哪一步,那该怎么办呢?

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以下符合第1条和第2~6条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一般来说,可以先进行幽门螺杆菌和胃蛋白酶原的联合检查,再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再进行胃镜检查。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