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中医疗养 > 做三伏灸,必知一件事,否则灸了也白灸!

做三伏灸,必知一件事,否则灸了也白灸!

2018-08-09 来源:艾灸大学堂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打喷嚏;鼻痒,鼻涕多,但是经常是清鼻涕;鼻子不通气,还常伴眼睛发红、发痒以及流泪,甚至头晕、头痛等症状。

临近伏天,酷暑难耐,也正是三伏灸的好时机!各地医院预约三伏灸的患者络绎不绝,毋庸置疑,三伏灸渐成治病养生新宠。

三伏灸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贴敷药物,因为很多药物都有刺激性,所以贴敷的穴位一般都是选择在背部。

但是,做三伏灸,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所用的药物和穴位也不尽相同,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要“辨证”选穴、选药。

三伏灸使用得当,防病治病效果才好

三伏灸的最大作用是实现“冬病夏治”,但中医讲究因病施治,所以三伏灸应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不同的需求,详细辩证、认真组方,精选药材,精心炮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冬病夏治的作用,真正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不同人群的三伏灸艾灸取穴

1、传统三伏灸取穴

传统三伏灸艾灸取穴主要对应肺经相关病症的穴位:大椎穴、肺俞穴(2个)、膏盲穴(2个)等5个穴位,主要针对哮喘、支气管炎、鼻炎及经常性感冒、咳嗽的艾友。

2、身体已有病邪的取穴

你已经有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所有病症)还是要按照这些病症的穴位继续施灸。

同时要加灸“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命门”这些扶正的穴位,只有你体内有足够的正气,任何病邪都不可能侵害于你,你身体已有的病邪也会被代谢出去。《黄帝内经》“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3、儿童取穴

小孩子一般脾胃还没有发育完好,加上肺弱,因此容易感冒、咳嗽甚至哮喘;还容易犯跟脾胃有关的病症,因此多给孩子,艾灸身柱穴、神阙。

每周艾灸3次,每次每个穴位15分钟。对提高孩子免疫力,促进长个很有帮助。

4、阴虚火旺之人取穴

很多人说三伏天“阴虚火旺之人”不能做三伏灸,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在三伏天里做滋阴的穴位效果同样非常!

具体方法是先泡脚,然后搓双脚底板各100个,然后艾灸“涌泉穴、太溪穴、照海穴、三阴交”各10分钟。

一些常见病的三伏灸法

1、慢性支气管炎

症状:咳嗽、咳或气喘的症状出现在两年以上,每次发作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发作,春夏缓解。

穴位:初伏取天突穴、大椎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育穴;中伏取双侧定喘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末伏取膻中穴、双侧百劳穴、命门穴、双侧肾俞穴。

2、哮喘

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表现。最典型的症状是呼气的时候很难受,发作性的时候有哮鸣音出现。严重的需要坐起来才能正常呼吸,经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哮喘容易在夜间及凌晨发作,秋冬寒冷的季节常常会病情加重。

穴位:取大椎穴、双侧肺俞穴。

3、过敏性鼻炎

症状: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打喷嚏;鼻痒,鼻涕多,但是经常是清鼻涕;鼻子不通气,还常伴眼睛发红、发痒以及流泪,甚至头晕、头痛等症状。

穴位:初伏取双侧百劳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肓穴;中伏取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末伏取双侧肺俞穴、双侧肾俞穴。

4、预防感冒

症状:平常体质虚弱,气候稍微变化或到寒冷季节极易感冒的人。

穴位:双侧风门穴、双侧阳陵泉穴。以上这几种疾病是三伏灸中最常见的,其实,凡事属于阳虚或者寒凝的疾病,都可以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来治疗。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