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科学家研究了近3万人,发现27种慢性病与出生月份相关。
例如,9月出生有甲状腺问题的人,比1月出生的多出3倍;8月份出生的男性得哮喘的几率,比1月出生的高2倍;7月份出生的女性,患高血压的几率是27%,尿失禁的几率高达40%;6月份出生的女性,偏头痛风险、更年期问题分别比平均水平低了33%、35%;6月份出生的男性患抑郁症的几率降低34%,腰痛也降低了22%。
根据研究人员的推测,季节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因,阳光促进维生素D合成,能帮助调节身体里的基因,有利于身体健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9月份出生的婴儿,无论男女,都是同龄人中最健康的。
五种病痛缠身专家为您支招
很多人觉得,病只要不致命,就是“小病”。可是,就是这些“小病”,让人痛苦不堪,生活质量骤降并且耗费巨大。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团队在《柳叶刀》杂志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前五位疾病分别是:腰背痛及颈部疼痛、听力受损、抑郁症、皮肤病、其他肌肉骨骼疾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表示,关于寿命有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期望寿命,反映的是生命的长度,即预期能活多长时间,还有一个指标叫健康期望寿命,是指人们在完全健康的情况下,预期能存活的年数,反映的是生命质量。
举个例子,如果期望寿命是76岁,健康期望寿命只有68岁的话,那就有8年的时间人是处于带病状态。
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这项新研究发现,最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前五位疾病是:腰背痛及颈部疼痛,占总伤残负担的14.46%;感觉器官疾病占10.09%,主要包括听力、视力受损;抑郁症占6.59%;皮肤病占6.06%;其他肌肉骨骼疾病占4.31%。
周脉耕分析,此次研究发现影响国人生活质量的几种疾病,患病人群庞大,需要引起全社会、政府及疾病控制部门的关注,增加对这几类疾病的投入。
没得病的人要重视预防,早发病的人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在疾病早期就将其控制住,避免疾病缠上身。
颈肩腰痛,好姿势强过好药
脊柱是人体的轴心,支撑起整个身体。许多人常出现脖子酸痛、肩膀发沉、腰背僵硬、上下肢麻木、头晕、耳鸣、恶心、心悸等症状。这些都是围绕脊柱发生的肌肉骨骼疾病在作怪。
颈腰椎病影响全身健康,可引发头晕目眩、耳鸣、恶心呕吐、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手臂无力、手指发麻、皮肤感觉减退,甚至心律不齐等症状。
预防脊柱疾病,一要保持正确坐姿,双肩后展,脊柱正直,两足着地。二要每小时活动颈部、腰部,站起身做一做扩胸运动,抬头远望。三要选择合适的枕头,最好软硬适中,与肩同高,头部略微后仰。四要避免损伤,不要猛抬重物,最好先下蹲然后拿起物品,再起身;回头时动作要柔缓,避免颈部“甩鞭伤”。五要积极锻炼腰背肌,可以用毛巾紧贴后颈部,双手向前拉,头颈向后用力,互相抵抗。
视力听力差老少都要防
听力受损(耳聋)和视力下降(白内障、黄斑变性)等感觉器官疾病困扰很多人。北京电力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李健东教授说,很多老人由于耳聋、耳鸣,只能生活在寂静或嘈杂的世界里,心理问题丛生。
北京电力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医师钱勇指出,近视已成“国病”,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近视,青少年是重灾区。同时,白内障、黄斑变性等老年性视力缺陷患病年龄提前。
两位专家提醒,如果中老年人出现持续性耳鸣、突发性耳聋或视物模糊、看东西扭曲、眼前黑影、中心暗点、失去色彩等表现,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用耳、用眼习惯,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或看手机、电脑,不随意掏耳朵。建议55岁以上人群每年接受一次眼底检查,60岁以上每半年到医院测试一次听力,对于有“三高”等全身疾病的中老年人要增加眼底检查次数。
抑郁症心理体检早发现
抑郁症患者总是沉默寡言,悲观厌世。还有些患者以微笑示人,心中的坏情绪却日益累积,不知哪天就会爆发。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王绍礼说,面对琐碎的生活、高昂的生活成本、激烈的工作竞争,很多人都觉得喘不过气,常有无力感,焦虑情绪不时袭来。王绍礼表示,自杀是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约有15%的抑郁症患者会试图自杀,70%左右的患者曾萌生过自杀的念头。
患有躯体疾病或住院、卧床的老年人,以及近期遭受不良生活事件冲击、婚姻家庭不顺心、工作生活面临压力或冲突的人,如果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快感缺失(抑郁症的三大核心症状),持续2周以上,通过转移注意力、与朋友沟通交流等自我调节方法无效,影响工作、学习和家庭,就要及时求助心理科或精神科医生了。
可以通过减轻压力或改变对压力的态度,预防抑郁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宽松、和谐、人文的人际关系;进行心理体检,早期发现问题等。王绍礼特别提醒,抑郁症强调早期、全程、足量治疗。如果觉得心理有问题,一定要及时求助专业人员。
皮肤病身心健康是防线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皮肤整形美容中心主任刘永生指出,湿疹、痤疮、毛囊炎、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是常见的皮肤病;发红、灼热、干燥、瘙痒等症状,让患者痛苦不堪,因而羞于见人,缺乏自信,影响交际、生活和工作。
预防皮肤病关键注意4点:1.均衡饮食,规律作息。2.保持舒畅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3.做好保湿:干燥季节用润肤霜,平时多喝水,做好防晒。4.皮肤油水平衡:不滥用药品和护肤品,尤其不要滥用激素软膏。皮肤出现问题后,必须在皮肤科专科医师指导下,选用适合的护肤品和药品。
科技发展带来十种病
科技发展在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伤害了人们的健康。美国MSN生活网最新载文,刊出科技发展,特别是由于电子产品普及带来的十种疾病。
手机分离焦虑症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心理学家完成的一项实验证实,手机分离焦虑症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一旦手机不在身边,他们就立马表现出焦虑和分心的症状,与赌博成瘾极相似。
电脑视觉综合症
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很容易导致电脑视觉综合症,主要症状包括:眼睛疲劳、视力模糊和头痛。要缓解此类问题,最好减少看屏幕的时间,经常眨眼,做做眼保健操,让双眼得到充分休息。
鼠标手
电脑使用过度,鼠标操作太频繁,容易导致手部肌腱炎(俗称“鼠标手”),主要症状表现为刺痛和麻木。出现此类情况,除了少用电脑,保持充足休息,必要时还应接受理疗治疗。
手机肘
手机肘在医学上被称作“肘管综合征”,早期表现为肘关节疲惫麻木、疼痛,胳膊抬不起来。主要原因是长时间使用手机,肘部弯曲肌腱过于紧张,导致手臂神经受损。手机长时间通话时,最好使用免提,或者用耳机。
笔记本电脑烫伤大腿
笔记本电脑长时间工作会发热发烫,用户将它放在大腿上使用,不小心就会导致皮肤低温烫伤。主要症状为红斑,严重时会烫起水泡。轻度灼印可在几天内消失,但严重时则会留下永久印记。
晕屏症
长时间面对数码产品屏幕容易导致头晕恶心的现象被称为“晕屏症”。一些人在手机上快速刷屏浏览时也会头晕。其原因是,屏幕上的移动内容会让用户犹如置身于海面上的颠簸船只,感觉头昏眼花、恶心头痛。
腕管综合征
美国《肌肉与神经》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游戏机(每天至少9小时)的人,更容易出现手腕和手部骨骼肌肉疼痛不适。这种病症被称为腕管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正中神经受压食指、中指,无名指麻木、烧灼般疼痛,夜间加剧甚至影响睡眠等。
暴食症
手机和电脑上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图片或视频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它们激发了人们的食欲。让很多人没有真正饥饿,却吃下很多本不该吃的食物,摄入热量超标,甚至暴饮暴食,增加肥胖症及相关疾病的风险。
失眠症
多项研究发现,手机和电脑等屏幕产生的蓝光会影响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参试者中,失眠发病率高达42%;使用手机时间相对较少的参试者也有35%出现睡眠问题。睡前使用手机者睡眠质量更差。
男性不育症
新研究表明,Wi-Fi信号可能损害男性精子,使其活力变差,导致不育。科学家指出,相关研究仍需深入展开。不过,男性在使用手机和手提电脑等设备时,应注意保护私处。比如手机最好不要放进裤子口袋,笔记本电脑不要放在大腿上等。
用于肥胖或体重超重患者(体重指数≥24)的治疗。
健客价: ¥139女性自慰。
健客价: ¥148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健客价: ¥360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健客价: ¥458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输液时针体及输液导管固定,伤口敷料固定及其它医疗用品固定用。
健客价: ¥90简介/商品功效:对腰部起支撑保护作用,并纠正躯体姿态,可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或痉挛,减轻由于肌肉紧张或痉挛引起的疼痛。
健客价: ¥2300温通经脉、驱散寒邪、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补益气,回阳固脱、预防病痛,保健强身。
健客价: ¥15温通经脉、驱散寒邪、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补益气,回阳固脱、预防病痛,保健强身。
健客价: ¥21.9可预防甚至减少秋冬多发病痛,如腰肌劳损、腹寒腹痛、痛经、宫寒、肩周痛、电脑背等
健客价: ¥21.9补气养血,舒郁调经,用于冲任虚损,气血两亏,身体瘦弱,月经不调,经期紊乱,行经腹痛,崩漏不止,腰酸腿软。
健客价: ¥68补气养血,舒郁调经,用于冲任虚损,气血两亏,身体瘦弱,月经不调,经期紊乱,行经腹痛,崩漏不止,腰酸腿软。
健客价: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