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西医,都有心肝脾肺肾五脏,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了解了这个,才可能不误解中医。
中医是在中国哲学背景下产生的,哲学不是自然科学,中医也因此不能当自然科学那样去理解。中医的理论形成,不像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基础上的,中医没有解剖学,因此,中医对五脏的定义和西医完全不同。
首先,中医的五脏不是定位性的,这一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陈小野教授率先提出的,算得上中医研究的里程碑了。中医说的“肾”不是长在腰部的那个负责泌尿的器官。其二,中医的五脏,强调的不是结构,而是功能。
既不是定位的,又不是结构的,这两点加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理解中医的五脏,虽然称谓和西医的五脏一样,都叫心肝脾肺肾,但中医的五脏其实指的是一系列器官的功能。
比如中医的心,既包括跳动的心脏,也包括思维的大脑;中医的肾,既包括参与泌尿的西医的肾,还包括身体的产能系统,如果你理解了这一点,甚至可以帮助你判断你找到的中医是不是真正的中医。
如果这个中医把中医的“肾”等同于生殖器官,把“肾虚”等同于性功能障碍,或者反过来,只要是性功能障碍,全视同为“肾虚”,那他就是把中医的“肾虚”狭义化了,至少没从根本上理解中医。
但是,毕竟中医分了心肝脾肺肾五脏,它们又各自和西医的那些器官系统有关呢?一般来说,中医的心,和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有关;肺和呼吸系统,皮肤,甚至消化系统有关;胃则主要是消化系统,肝则除了消化系统之外,还牵扯到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到了肾,不仅包含了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还牵扯到人体总体的能量代谢。
涉及到器官的时候,中医的五脏之间有相互平行的关系,但是,在这个平行关系的同时,还有程度上的差异,就是纵向关系,这就是中医说的“久病及肾”的意义所在。
所谓“久病及肾”,就是说,不管哪个器官组织生病,如果迁延日久,久病不愈,都会发展成“肾虚”。从这就可以看出,中医的“肾”和心肺肝胃等脏腑的区别,还在于疾病的发展程度上,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棵大树,中医说的“肾”就是大树的根子,到了“肾虚”的这一步,病情都是加重的,类似于伤到树根了,不管什么原因伤到了树根,都会反过来影响树叶树干的状态。
所以,这个人只要“肾虚”了,不管是因为衰老而导致的自然的“肾虚”,还是疾病外伤导致的未老先衰的“肾虚”,这个人的身体机能都会全面下降,树叶和树干的状态都不会好,性功能是身体机能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会好,而且在它下降的同时,这个人的其他功能也会下降,只可惜,曲解中医的人们,忘记或者根本不知道后者。
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39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价: ¥26.5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259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27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健客价: ¥38有效缓解牙龈上火出血红肿等牙痛相关问题,平衡口腔微生态。
健客价: ¥38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7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9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健客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