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中医疗养 > 抗生素用少了,孩子却得救了,没被杀死的细菌去哪儿了

抗生素用少了,孩子却得救了,没被杀死的细菌去哪儿了

2017-09-24 来源:健康新佟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遵从的就是这个机理:由身体自身的充盛气血,而不是抗生素,来对付那些没被杀死的细菌,这种不战而胜的高妙,中医用一句话概括了:“中病即止,不必尽剂”,简单讲就是见好就收,不要斩尽杀绝,如此自信,来自于中医药,更来自于人体。

  扁桃体发炎,泌尿系感染时,都要用抗生素消炎。按照西医规范,抗生素要吃足够量,吃足够时间,否则细菌会卷土重来,炎症会复发或加重。

  但是,有两件事无法用这种规范解释:一件是上世界60年代,因为卫生条件不好,很多孩子得了“中毒性痢疾”,这种病的死亡率很高,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全量的抗生素消灭细菌。但是,当时上海第六医院的一位儿科教授,用六分之一的剂量却使“中毒性痢疾”的死亡率减低了20%,抗生素用少了,治愈率为什么提高了?

  他的解释是:全量的抗生素会杀死大量细菌,这没错,但是,细菌死后,会崩解出一种叫做“类毒素”的东西,后者引起身体的巨大反应:比如高烧,休克以及全身弥漫性出血,也称DIC,是死亡的主因。用六分之一的剂量显然无法彻底消杀细菌,只是抑制了细菌的大量繁殖。那么,那些没被杀死的细菌到哪去了?是什么把没死的细菌处理掉的?

  另一件事情同样奇怪。1901年,德国科学家针对当时的“锥虫病”,发明了一种叫做“锥虫红”的药物,这位科学家还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奖。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在试管里做实验,“锥虫红”杀灭锥虫时,必须用到全量,但如果在得了“锥虫病”的动物身上,只需要六分之一剂量,就可以治愈。还是同样的问题,那些没被药物杀死的锥虫为什么不再伤及身体了?

  答案很简单:因为身体有自愈能力,只要后者足够强大,药物就可以少用甚至不用。

  这样的情形我在公众号中写过:那是一个中医,在西医的五官科供职,每天接受很多扁桃体感染的病人,很多人几乎每个月都要发炎甚至化脓一次,抗生素的剂量越来越大的,效果却越来越差,而这些病人在嗓子疼之外,还有明显的怕冷,疲劳,是典型的中医“气血虚”,但西医门诊没有中药可用,她就用了唯一能找到的“补药”:“能量合剂”,主要成分是三磷酸腺苷,就是ATP,是细胞的直接能量来源,结果,用了“能量合剂”的病人,抗生素的剂量减少,治疗时间缩短,效果又好了起来。

  这三个例子提示同一个问题:治病,归根结底靠的是自身潜力,就像西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说的:“最好的药物是身体的潜能”,用中医的概念说,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具体一点说,这个潜能和正气就是中医说的“气血”。

  “气”指的是身体的功能,“血”是产生功能的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丰厚的基础上,产生的充盛功能,可以在身体内建起一道足以御邪、驱邪的“气血屏障”,这也是为什么中医治疗虚人感染,要借助“人参败毒散”“复方阿胶浆”,其中人参补气,阿胶补血,二者的补虚是在给抗生素助力,“能量合剂”治好复发性扁桃体炎,遵从的就是这个机理:由身体自身的充盛气血,而不是抗生素,来对付那些没被杀死的细菌,这种不战而胜的高妙,中医用一句话概括了:“中病即止,不必尽剂”,简单讲就是见好就收,不要斩尽杀绝,如此自信,来自于中医药,更来自于人体。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