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心理疗养 > 与父母一言不合就要自杀,孩子的情绪怎么了?

与父母一言不合就要自杀,孩子的情绪怎么了?

2017-09-17 来源:小崔不抑郁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这样不仅避免孩子受到过多的影响,也帮助你调整自己的情绪。寻求帮助的途径有很多,例如,向你的朋友或亲人寻求支持,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不回避和不忽略的态度是积极的情绪管理方式,照顾自己的同时,你已经做了最好的示范!

<p>  小崔的话&mdash;&mdash;我发现现在的孩子确实不好管。我们小时候,还是很听父母话的,起码不敢用自杀来威胁父母。可能我们自己知道,威胁也没用。现在有的孩子跟父母一言不合就闹自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孩子的情绪这么容易失控呢?让我们来听听心理专家的说法。(全文2548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p> <p>  几个月前,有新闻爆出一位14岁的男孩,跟父母闹情绪站到医院窗台上,后虽由男保安系着安全绳将男孩拉进了窗户内,但孩子因闹情绪而做出自我伤害的行为引发了大众的热议。而之前父母因要生二胎导致老大闹情绪,甚至要自杀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为什么孩子的情绪这么容易失控,父母的教育又出了哪些问题呢?</p> <p><strong>  家中的娃是怎么从哭泣的婴儿长</strong></p> <p>  成能管理自己情绪的成年人的?</p> <p>  如同学习走路一样,情绪管理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刚出生的婴儿不会说话,身体感觉不舒服例如饥饿或疼痛带来的紧张感,是最初需要被调节的情绪,而&ldquo;哭&rdquo;是表达情绪的最常见的方式。父母听到哭声,对婴儿的状态表示理解,填饱婴儿的饥饿,换掉不舒服的尿布,从而安抚了哭泣的婴儿。婴儿的情绪调节最初就是这样,完全依靠父母的理解和协助。</p> <p>  一岁后的婴儿开始通过语言告诉父母自己的情绪和意图,情绪管理由完全依赖父母逐渐向自己调节转换。当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他们的情绪反应已经不再像婴儿时那样基于身体的感觉,而是基于对环境和内心情绪的认知。他们不像婴儿那样愤怒就踢打和哭泣,而是开始学会用语言表达不满,例如和父母争辩。儿童逐渐发展情绪管理的能力,知道内心情绪与情绪表达有时会有所不同,这时的儿童已经拥有&ldquo;心事勿让人知&ldquo;的能力。青春期的少年在荷尔蒙的影响下接受情绪反应的最后一轮挑战。这一阶段过后,成人的情绪管理能力基本发展完成。</p> <p>  从依赖父母走向独立的过程中,父母所提供的家庭氛围与环境,对儿童学习情绪调节起着关键作用。</p> <p><strong>  家里的娃哇哇大哭,</strong></p> <p>  为啥你说&ldquo;不要哭&rdquo;没有用?</p> <p>  儿童情绪爆发时,做父母的常常感到焦虑。父母自身情绪的表达直接影响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父母在表达自己情绪时营造的关系氛围尤为重要(Darling&amp;Steinberg,1993)。例如,对于输掉比赛的小球员们来说,父母如果能够看到他们输掉比赛的失望与难过,以包容和温和的态度安抚他们的情绪,他们的情绪会逐渐平息,同时向父母学习应对失败情绪的能力。</p> <p><strong>  &ldquo;谁说不能哭?&rdquo;:</strong></p> <p>  儿童的情绪需要表达和被包容</p> <p>  不论儿童还是成年人,情绪表达都是一种正常需要。有研究表明,父母在家庭中有越多正向情感的表达(例如情绪愉悦,积极互动),越少负向情感的表达(例如情绪忧郁焦虑,隔离互动),儿童越能够表达和调整自己的情绪(Eisenbergetal,2003)。父母在自己的情绪影响下常常无法关注和协助儿童处理他们的情绪。没有父母的协助,儿童不仅失去了表达情绪和练习情绪管理的机会,甚至早早学会压抑情绪和讨好父母,成为父母眼中的&ldquo;懂事的乖孩子&rdquo;。他们的情绪在混乱和压抑中跟随他们走向成年,在后来的压力事件中被激发,带来情绪上的失控、人际关系上的困扰,甚至是心理上的问题。</p> <p>  然而,Eisenbergetal(2001)提出父母情绪表达对儿童的积极影响需要基于自身情绪调节而非情绪压抑的基础上。leungandslep(2006)的研究表明,抑郁的母亲对儿童的情绪反应有较低的容忍度,不是选择忽略就是过度反应。自身情绪的失控让抑郁的母亲失去了对儿童情绪的敏感度。即使她们有意识地选择隔离自己以减少对儿童的影响,或者在面对儿童时表现得主动积极,她们自身的情绪仍然在积聚和寻找爆发机会,敏感的儿童在母亲压抑和爆发的情绪中无所适从。孩子的情绪不仅无处安放,他们也失去了认识和处理情绪的机会。</p> <p><strong>  &ldquo;你不哭我就不哭&rdquo;:</strong></p> <p>  孩子在模仿中学习情绪管理</p> <p>  不论父母作为孩子情绪调节过程中的协助者还是被模仿的对象,父母都需要对情绪有足够的理解,并有能力有效合理地调节自身的情绪。父母缺乏适应性的情绪表达,例如暴怒、陷入忧郁、过度焦虑,不仅直接影响儿童情绪管理的发展,还会破坏亲子关系(Dix,1991)。</p> <p>  Morrisetal(2007)提出,儿童通过观察父母如何应对自身情绪学习情绪表达。Thompson(1994)发现当婴儿长时间在压抑自身情绪的父母的养育下,会模仿父母压抑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在情绪被激发的时候熟练应用这一应对模式。这种模仿并不一定通过语言,而是通过婴儿感知到的所有情绪,包括父母行为及语言中的情绪和家庭环境中的氛围。</p> <p><strong>  举例:</strong></p> <p>  母亲抑郁,孩子会模仿到什么?</p> <p>  一个研究抑郁母亲对儿童情绪管理影响的实验发现,抑郁母亲的孩子更容易采用适应不良的情绪反应模式(例如,不与他人沟通,压抑情绪),而非主动回应和互动。Silketal(2006)解释,抑郁的母亲经常使用惩罚性的或消极的方式应对被激发的情绪,儿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了压抑、自我攻击等不良的情绪管理方式。Dixetal(2014)表示,在亲子互动中,儿童经常表现出各种需要和不顺从,这对养育孩子的母亲来说本身就是挑战。对于抑郁的母亲来说,减少与儿童的互动,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例如,在孩子和家人面前假装很开心)会帮助母亲们减轻儿童带来的情绪压力。然而,在母亲的忽略和虚伪表情中,儿童会学习同样的情绪处理方法,减少与外界的互动并隐藏情绪,这一方式在与母亲的互动中被一再强化,最终成为管理自身情绪的惯用模式。</p> <p><strong>  如何帮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strong></p> <p>  给父母的5个小建议:</p> <p>  ①包容孩子情绪表达的需要。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愤怒不代表幼稚,哭泣不代表软弱。唯一要关注的是孩子在情绪表达时的行为失控,例如捶打,冲撞等。对于孩子们来说,管理情绪还是新手,所以,该哭该闹别计较,限制行为最重要!</p> <p>  ②鼓励孩子表达情绪,你也可以分享你的感受。鼓励表达是一种开放的态度,也意味着提供安全的环境帮助他们调节情绪。你可以适时的分享你的真实感受,告诉他们你也有悲伤、快乐和愤怒,这比压抑和隐瞒情绪要好得多。他们会学习到真实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也会学到如何面对而非回避情绪。</p> <p>  ③有意识地示范。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他们需要用心的&ldquo;老师&rdquo;。他们是日常生活角落里的小观察者,引导他们参与到生活中,告诉他们你会怎么做,分享你的经历,他们的学习能力会让你大吃一惊。</p> <p>  ④提供练习空间。情绪管理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与你的连接和持续的鼓励。通过练习,慢慢放手让他们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太早要求他们&ldquo;懂事&rdquo;,不会走就要他们跑会摔跤。也不要很大了还拿他们当&ldquo;小孩子&rdquo;,他们每日都在快速成长。</p> <p>  ⑤帮助你自己。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情绪出了问题,及时寻求帮助。这样不仅避免孩子受到过多的影响,也帮助你调整自己的情绪。寻求帮助的途径有很多,例如,向你的朋友或亲人寻求支持,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不回避和不忽略的态度是积极的情绪管理方式,照顾自己的同时,你已经做了最好的示范!</p> <p>&nbsp;</p>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