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中心 > 康复理疗 > 它是身体的好养料,但多了少了都不妙!

它是身体的好养料,但多了少了都不妙!

2017-09-05 来源:IHF国际康复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各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影响大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含量。如果想在膳食中多摄入大豆异黄酮,在烹调大豆及其制品时最好选择蒸煮的方式,且避免与高纤维素食品在同时食用。

  每个人的身体

  都会自产一种神奇的“养料”

  如果缺乏这种养料

  我们就少了一把“保护伞”

  冠心病、脑中风、骨质疏松等疾病

  就会找上门

  然而这种养料也不是越多越好

  如果太多了

  可能会引发可怕的癌症

  它是身体的好“养料”

  先给大家看一个数据:45岁之前,男性冠心病的发病率是女性的5~7倍。但绝经后,女性的患病率会急速攀升,并很快追平男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玛丽安·莱卡托博士曾指出,男性第一次患冠心病的年龄大约比女性早10年。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雌激素是女性天然的保护伞,年轻女性体内的雌激素能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使血管不易发生硬化阻塞。而绝经以后,女性体内雌激素大幅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开始急剧增加。不仅如此,雌激素还使女性皮肤光滑柔润,乳房丰满坚挺,维持正常性欲。如此重要的东西,在男性体内也有少量存在。男性体内的雌激素主要来源于睾丸、肾上腺、脂肪。它可以完善男性大脑功能、维护男性骨骼健康。

  雌激素过多引发可怕癌症

  然而,雌激素越多越好吗?并不是!雌激素在女性的一生中变化非常巨大——随着年纪的增大,它会越来越少。但如果在该少的时候没有少,反而还有增多,就有可能出现非常可怕的后果——引发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它两个分别是卵巢癌和宫颈癌),在欧美,其发病率已占据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我国其发病率位居妇科肿瘤第二位。在我国某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经高居恶性妇科肿瘤的第一位。这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非正规的激素替代治疗和性激素滥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低于发达国家,但其死亡率/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死亡率/发病率为34%,5年生存率为67%,而发达国家的死亡率/发病率为21%,5年生存率为82%。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理是什么?

  内源性原因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来源有二:一来源于卵巢,二来源于脂肪。肥胖的人脂肪多,脂肪多就影响到人体代谢。

  人体有一个奇妙的自然变化规律。中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是50岁,50岁以后卵巢就失去功能,不产生雌激素,体内雌激素水平就会突然下降,因此就绝经了。有些女性体内的激素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迅速的下降,激素的持续作用就会刺激子宫内膜,发生增生,增生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癌变。

  还有一些人,卵巢虽然不产生雌激素了,但是体内脂肪细胞仍然在产生雌激素,雌激素水平高于其他人,这样的雌激素作用仍然会刺激子宫内膜的增生。

  外源性原因

  除了内源性的雌激素外,外源性的雌激素(比如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食品、药品等)进入体内也可能会引起子宫内膜的病变。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为子宫内膜癌的三联征,许多患者都符合这个典型特征。是因为这三类疾病都和人体的代谢相关,他们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关联性。

  ??50~70岁女性

  ??肥胖:肥胖会显著增加患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性;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相比血压正常者增加1.5倍;

  ??糖尿病: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相比正常人增加2.8倍;

  ??精神压力大;

  ??没生育过:未孕者比生过一个小孩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特别是因不排卵所致的不孕,因持续受雌激素的作用,缺乏孕激素的对抗和调节,可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和癌变;

  ??绝经延迟:52岁以后绝经的妇女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会增高2.5倍,绝经后出现阴道出血的妇女发生内膜癌的危险会增加4倍;

  ??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不排卵,会使子宫内膜处于高水平、持续的雌激素作用之下;

  ??卵巢肿瘤:卵巢肿瘤能产生较多的雌激素,这些雌激素可长期刺激子宫内膜,使其增生甚至发生癌变;

  ??家族遗传因素;

  ??长期口服女性保养品。

  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信号

  信号1: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

  “绝经”指的是超过12个月不来月经。而半年不来月经,半年后又来了,不叫绝经,叫更年期。不同的女性在更年期阶段会有几种表现:

  ??月经不来以后完全不来;

  ??由每年12~13次的月经变为每年5~6次;

  ??不规则地出血,说来就来,来了以后没完没了,说停就停,这种情况要高度关注,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有可能是更年期内分泌紊乱,也有可能是子宫内膜癌。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最突出的症状,由于50%-70%患者发病于绝经之后,因此在绝经后的出血,即使是很少量,或偶尔发生,也需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以为自己青春复返了啊。

  信号2:粉色的分泌物流出

  内膜发生病变,病变的细胞和组织会渗出一些液体,可以混杂在血里,变成粉红色,如果没有出血可以表现为白带增多、有异味。

  信号3:腰骶部酸胀疼痛

  注意,腰部和腰骶部是不同的。用手摸屁股沟中间那块骨头,摸到的骨头的末端就是尾骨,然后从末端往上约一掌宽的这个区域就是腰骶部,再往上才是腰椎。

  腰骶部酸、胀、坠疼,换姿势、休息都不能够缓解,很有可能和妇科疾病相关,要提高警惕。这是由于子宫位于盆腔,如果子宫内膜发生病变就会影响到周边神经,就会引起疼痛。??

  信号4:持续性下腹的坠疼

  一旦出现腰骶部疼痛或下腹部坠痛,如果是子宫内膜癌,往往是晚期的表现。这种疼痛和痛经是不一样的。痛经是只有月经来的时候才痛,而这个是持续性的,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和体位变化无关,休息也无法缓解,和月经来不来无关。

  神奇植物预防子宫内膜癌

  我们已经知道了,子宫内膜癌是雌激素惹的祸。既然雌激素过多会导致子宫内膜癌,过少又会容易发生冠心病等疾病,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有一类植物,它具有神奇的双向调节的作用,能帮我们完美平衡。这种植物就是普通又便宜的大豆。朋友圈曾有谣言称大豆中含有大量雌激素,会造成人体内雌激素含量增高,增加妇科肿瘤患病几率,在这里我再次重申,是谣言,是谣言,是谣言!

  其实,豆制品里的植物雌激素并不等于人体雌激素。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主要是大豆异黄酮,它有双向调节作用,在雌激素低的情况下可以弥补不足,有利于防治更年期综合症和骨质疏松;在雌激素高的情况下,它与雌激素竞争受体,起到抑制作用,有利于预防妇科肿瘤。

  膳食中的大豆异黄酮主要来自大豆和大豆制品。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依次为:

  大豆>豆腐>其他豆制品>豆芽>豆豉>豆浆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摄入30~50毫克的大豆异黄酮即可起到保健作用,相当于大约40克大豆或300克豆腐,或700毫升的豆浆。

  各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影响大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含量。如果想在膳食中多摄入大豆异黄酮,在烹调大豆及其制品时最好选择蒸煮的方式,且避免与高纤维素食品在同时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肠胃不好,有急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的患者,以及痛风病人,肾病患者,要注意控制大豆的摄入量。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