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给大家介绍了心脏病发作前身体的预警信号,本期我们来聊一聊,在哪些时段,心脏最容易发飙?
心脏病也会挑时辰发作?没错,美国《预防》杂志专栏作家、迈阿密大学心脏学家ArthurAgatston根据研究发现了六个心脏病最容易发作的时段:
时段一:暴饮暴食后
国内外都有资料证明
周末、节假日急性心梗的发病率较高
牛排、甜点、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
美酒、碳酸饮料大量下肚
直接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大量血液流向胃肠道以满足消化需求
使得心脏血液相对减少
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心脏负担增加
饱餐后
我们的机体为充分消化和稀释各种营养物质
人体代谢需氧量会大大增加
也使心脏负荷水平大幅度增加
另外饭后血液粘稠度增加
血流速度缓慢
易造形成血栓
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医生忠告
俗话说:“少吃饭一口,能活九十九。”每餐吃到八分饱为最佳,减少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摄取。
时段二:用力排便时
大便秘结用力排便可使腹腔压力增高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冠状动脉压力增高
致使心脏负荷增加
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医生忠告
晨起时莫忘喝杯白开水。日常饮食中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粗粮,少吃辛辣食物,常吃香蕉(有润肠作用),远离便秘。排便困难时,不要用力过猛,必要时可辅助开塞露帮助通便。
时段三:剧烈运动时
适当运动无疑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所谓的“剧烈运动”是指
运动时出一身大汗的活动
剧烈运动则会加速心脏的运动
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心跳加快,心肌缺氧
还可能导致心脏病突发
医生忠告
心脏不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宜做激烈运动,心脏病患者平时的锻炼宜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为主,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原地休息。
时段四:压力大、精神紧张时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面临许多紧张因素的人
血管内的脂肪斑块更有可能积聚起来
罹患动脉粥样硬化
当斑块从逗留处的血管壁上脱落之后
就会引起严重的血管阻塞
导致中风或心脏病发作
另外,太过繁忙高压紧张的工作
会不断刺激人的激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太过兴奋
会导致心脏负担过大
心率增快,甚至产生心律失常
许多突发性心脏病患者猝死
就是因为连续熬夜、情绪激动、紧张
诱发了神经功能失调,冠状动脉痉挛
心脏突然间缺血而猝死
医生忠告
生活中应学会释放压力,将不良情绪发泄出去。练习瑜珈、多和朋友约会、旅游等都是很好的解压方式。
时段五:早晨6点至12点
西班牙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
分析了近千名心脏病发作患者的数据发现
早上发作的病人数最多
且病情往往十分严重
半夜到凌晨6点最少
这是因为早晨睡醒时
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等压力荷尔蒙
血压上升,也需要比较多氧气
加上整晚没有喝水
血液较粘稠,易引发血栓阻塞
医生忠告
早晨起床的动作最好缓慢、轻柔,及时补充水分。高血压患者应在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以更好的控制隔天凌晨的血压。
时段六:寒冷的冬季
每年11月到来年3月这个时段
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
且气温每下降lO℃
心脏病发作风险就会上升7%
原因是冬季人的生理机能反应迟缓
时常处于应激状态
从而加大心脏负荷
再加上室内外温差大
外出时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
容易突然收缩
造成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
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医生忠告
冬季外出时应该做好保暖,着重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即使回到温暖的室内也不能急着脱掉衣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