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中心 > 康复理疗 > 这些年被你误解的糖尿病,看完你就是半个专家!??

这些年被你误解的糖尿病,看完你就是半个专家!??

2017-09-04 来源:IHF国际康复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比如有些外面宣传的降糖中药经常加有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比如格列苯脲,这种药虽然能控制血糖,但容易增加体重,是不适合肥胖患者的。不是说血糖能降下来就是好药。有些药虽然降了血糖,但有可能造成肾脏受损或者体重增加,是很危险的。

  令人震惊: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超11%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在糖尿病人口绝对数上一直以来都是全球之冠。按照2010年的发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9.7%,这一数据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近几年糖尿病患者人数依然呈快速增加的趋势。根据最新调查统计,在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样本中,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这个数据令人震惊,“东亚病夫”的噩梦似乎再次降临。

  中国人在身体质量指数(BMI)远低于美国人的情况下出现这种代谢疾病,意味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身体活动减少,导致与肥胖相关疾病提前出现。鉴于糖尿病发病人数的激增,我们有必要科学地、正确认识这个慢性疾病,避免一些误解,更积极地去预防它。?

  误解1

  只要血糖高就是糖尿病

  血糖升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急性感染、严重外伤、手术、剧烈活动、情绪紧张、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等及药物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等)等。还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库兴氏病等。所以,一定要在排除应激因素影响以后,多次复查血糖均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才能最终确诊为糖尿病。

  误解2

  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有些人体检空腹血糖正常就认为自已不是糖尿病,其实未必。因为空腹血糖正常,但若餐后血糖很高,同样也可诊断为糖尿病,这种情况多见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因此,必须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查,尤其是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而且肥胖的人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餐后血糖情况,以避免漏诊。

  误解3

  糖尿病一定有“三多一少”症状

  不少人一直以“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来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事实上90%的糖尿病患者早期缺少这些症状,而仅表现出疲劳、乏力,或出现视物模糊、伤口久治不愈等非典型症状。

  导致“三多一少”的根本原因在于高血糖。血糖升高造成大量糖分从尿中丢失,带出了大量水分,一方面造成了体内脱水而口干多饮,另一方面大量营养物质丢失而使人易饥多食。然而,对于占糖尿病90%以上的2型糖尿病病人来说,如果不是日尿糖量超过20克的话,一般不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所以,以“三多一少”症状判断有无糖尿病是对糖尿病认识的一个误区。

  误解4

  “糖”是导致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负责糖调节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致使糖的吸收与利用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而与糖的摄入并无直接关系。只要胰岛功能正常,即便吃的糖再多,血糖依然能保持在正常范围。目前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肥胖、免疫紊乱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因此,说“患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多了”的说法是错误的,但得了糖尿病后,为了控制血糖,要减少单糖(糖果、果汁等)的摄入。

  误解5

  儿童糖尿病都是1型,成人都是2型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遗传缺陷,具有终身性,好发于未成年人,终身需要注射胰岛素。但这并不表示儿童的糖尿病一定是1型糖尿病。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剧增,儿童2型糖尿病也越来越多。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遗传或常进食高热量、高脂肪的快餐食品,营养过剩,活动少而喜欢长时间静坐看电视、玩游戏等有关。近年来我国儿童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一般认为,到成年期才发生的糖尿病应该是2型糖尿病。事实上,成年人也有可能发生“成人迟发性免疫性糖尿病”,以往称作“1.5型糖尿病”,不过后来认为这本质上也是一种1型糖尿病,治疗方法也是和1型糖尿病相同的胰岛素治疗。这种糖尿病往往因为成人发病而容易和2型糖尿病混淆,但实际上如果采用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可能在初始治疗的一段时间内有效,但随着病情发展,胰岛分泌功能将完全丧失。对于这部分病人,应争取早期确诊,尽早使用胰岛素,以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避免并发症发生。

  误解6

  血糖恢复正常就说明痊愈了

  有一些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经过一段正规治疗,特别是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就以为自己的糖尿病已被治愈了,饮食可以无所顾忌。其实这是一种大大的误解。

  以目前的科学水平,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也就是说人一旦得了糖尿病,就不可能真正治愈,哪怕临床症状暂时消除。因此,即使血糖恢复正常后也是需要继续服药的,并且控制饮食和多锻炼,否则很容易引起血糖反弹。

  误解7

  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尿糖阴性可排除糖尿病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必须尿中有糖,否则就不是糖尿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血糖在肾脏的排泄过程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血糖浓度、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和再吸收能力。如果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降低,而对滤出血糖的再吸收能力尚好时,血糖浓度虽高但无尿糖,医学上称之为“肾糖阈增高”;反之称为“肾糖阈降低”,即血糖浓度正常,尿糖却呈阳性。肾脏排糖功能不正常的人,尿糖检查不能准确反应血糖浓度的真实情况。因此,我们不可依据尿糖来诊断糖尿病。

  误解8

  南瓜可以降血糖

  “吃南瓜可以降血糖”这一说法盛传已久。然而,大量事实表明,一些糖尿病病人本来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已经比较稳定,为了试用这个偏方,轻率地放弃了原来正规的治疗方案而改吃南瓜,结果血糖不降反升,病情加重。

  南瓜实际上是一种含糖量较高的蔬菜(含糖量为4.5%),每100克南瓜产生的热量约为8.1千卡,因此多吃南瓜,血糖必定会升高。但与其他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较,其升高血糖的能力较弱,食用南瓜后血糖变化较为平稳、舒缓。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少量吃些南瓜(每日不超过200克)是可以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正在接受低蛋白饮食疗法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南瓜所含的蛋白质数量极少,因此可以代替一部分主食(米、面等),从而达到降低蛋白质总量的效果(记得吃南瓜一定要扣除相应量的主食)。但切不可认为吃南瓜就可以代替药物,治愈糖尿病。

  误解9

  把血糖降下来就万事大吉

  这个认识是极为错误的。很多人认为只要吃药将血糖降下来,就万事大吉,甚至有些人认为医院以外买的降糖药和保健品比医院开的药还管用,这是不对的。

  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组代谢紊乱综合征,除了高血糖以外,多数患者还同时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体重超标、高尿酸血症等多项代谢紊乱,仅仅控制血糖,并不能很好地防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尿病的治疗,要求综合控制,全面达标,即在血糖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将血压、血脂、体重控制在相应范围内,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切不可只注意控制血糖这个单一指标,而忽略其他指标异常的问题。

  比如有些外面宣传的降糖中药经常加有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比如格列苯脲,这种药虽然能控制血糖,但容易增加体重,是不适合肥胖患者的。不是说血糖能降下来就是好药。有些药虽然降了血糖,但有可能造成肾脏受损或者体重增加,是很危险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