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心理疗养 > 为什么剩女都应该结婚

为什么剩女都应该结婚

2017-08-18 来源:治愈系画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真正有益的,是与他人建立生命的深层链接,在这基础上的沟通,就像高圆圆和赵又廷一样,原本都是缄默的人,但见了彼此,都“狂说”不已,这样,才能感受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意义地存在。

  去年我做了几件很棒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结婚。

  和众多孤独癌、单身狗、大龄剩女一样,习惯了孤独,以至于结婚前,万般不适,就像即将卖身为奴,怎一个焦虑了得。

  但真领了证,发现我特么太作了,婚前婚后没半点不同好吗!他做他的事,我写我的字,想旅行随时走,想见什么朋友随时去,想玩什么怪花样随时来……

  婚姻真不是自由终结者,也不是爱情休止符,更不是梦想闭幕式,同样,它也不会在民政局的钢戳盖下时,如古墓门口的断龙石放下,自此,阴阳两隔,后会无期。

  它只是为我们在荒芜的时间里独自前行时,多了一种真实、安稳而温暖的支撑。

  那天和艾明雅在微信上闲聊,说到剩女,我的原话是:从人道上,从情感上,我都会支持剩女,但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是,还是结婚吧。

  不结婚自有其欢乐,结婚亦自有其幸福。

  每一个过程,都有自己的回答;每一种枝节,都开出各自的花;每一种生活,都自带一种魔法。

  但对于一个30+女人而言,结婚是应该经历,也应该享受的过程。

  性满足,让世界和平

  到了剩女的年龄,性需求就成了当务之急。

  这不仅是因为身体要抚慰,精神要安定,疾病也要预防。

  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就是大龄未婚女性。而有规律的性,是最多快好省的预防方式。因为OOXX时,人体中的催产素和脱氢表雄酮会充分释放,保护乳腺。

  约炮和性工具,到底作不得数。

  约得太多,自己都饶恕不了自己。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周而复始,底线不断下坠,不知将堕往何处去。

  况且,不安全,代价太大。

  万一被杀人狂瞄上了呢?万一被拍了裸照呢?万一像洛阳性奴一样,从此被囚禁起来了呢?万一被传染上艾滋了呢……你也许要说,哪有那么倒霉。但这些事情,一旦发生,再无回天之力。

  而性工具更尴尬,说到底,这只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玩意儿。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还有更多需要,它们都无法提供。比如拥抱所带来的皮肤满足,比如异性气息所带来的精神愉悦。

  有一姐们,大龄单身,3年多没被上过,焦虑不安,失眠盗汗,去看医生,医生也是一奇葩,开出的方子是,男人的体味。结果,她真的弄了件男人的外套,就像《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娇蕊一样,坐在振保的大衣下,呼吸着衣服上的男人味……神奇的是,一段时间后,她的精神居然真的舒缓了许多。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教唆姑娘们像偷内衣的变态一样,满世界去偷男人的外套来闻。

  而是以超高分贝建议:嫁人呀,与其阴恻恻地闻衣服,与其欢脱脱地滚床单。

  婚姻能免于舆论带来的内耗

  那天,艾明雅说,我结婚很早……

  我说,很好啊。

  说很好的原因,是因为可以省却与舆论对抗的力气。

  犹记当年,因为没结婚,成为笑柄在小城流传。仿佛一草船,流言蜚语则如箭矢,从海陆空全方位向我欻欻乱射。

  有人说,这是造多了业,所以嫁不出去;陌生的女人骂,你这个贱货,哪个男人会要你?!旧人相见,劈脸就问,结婚没?还没啊,别挑了,快结吧……

  不仅我个人受到严重困扰,全家人都因此而蒙羞,每年春节来临,我们就像文革时的黑五类,被推到众目睽睽下,接受一场接一场的舆论审判,“哎呀,怎么还不结婚喽,以后老了怎么办哦……”说话时,那些掩饰不住的优越感,扑面而来的得意,令我随时随地想撕逼。

  也许有人要说,我又不是为别人而活的,在乎他们的说法干嘛?!

  事实上,没有人能真正摆脱评价,没有人不在乎尊严,即使你选择自我逃避,你家人还在舆论的枪林弹雨中。你不得不应对。

  激烈点的应对方式,比如在朋友圈破口大骂,写文章痛斥陈风旧俗,或拿出新女性的姿态,召告天下:老娘就是不结婚,关你什么事。

  但听我一句,这种对抗会带给你强大的内耗。

  不仅精力受损,注意力无法集中,内心怨怼精神焦虑,而且,你会把自己逼到一个极端,来对抗舆论的极端。

  舆论是一把刀,你就会把自己变成一把枪。

  舆论是一个耳光,你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拳头。

  舆论是一张大字报,你就会把自己变成一簇愤怒的火焰。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剩女看起来戾气很重的原因。

  沉溺于这种对抗,对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和傻逼没有道理可讲,和长舌泼妇亦然。思来想去,终止这场战争的办法,不是杀尽傻逼泼妇而后快,而是让自己走入幸福的婚姻,不战而胜,全身而退,凯旋而归。

  因爱结婚?你太天真了

  《何以笙箫默》害死人,一句“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让多少人更坚定了“要有爱,才结婚”的破念头。

  女人都是想象的动物。在浪漫剧情的催眠中,都开始做梦,哇,要是有一个钟汉良一样的男子,守着处男之身,坐拥豪宅与名车,一生只为我守候,那真的是,完美!

  可惜,哪怕真的有一只钟汉良与你相爱,并结婚,你们离婚的可能,也高得令你咂舌。

  一项前苏联的调查发现:在15000名调查对象中,有70%-80%是因爱情而结合的,这部分人婚后100%不幸福;15%-20%是因为人人都结婚才结婚的,这部分人中有50%感到婚姻幸福;还有3%-10%是因个人利益而结婚的,这部分人70%不幸福。

  看到没,连因利而婚的人,幸福指数都比因爱而婚的要高。

  社会心理学者莎伦·布雷姆通过大量的案例追踪,在《亲密关系》中揭示:基于爱情的婚姻常常令人困惑和难过;纯粹为爱结婚的婚姻,更容易离婚,结合了现实利益的婚姻,更稳固;自由婚姻的满意度在婚后两年就开始大幅下滑,而包办婚姻的满意度,起点虽不高,却是相对稳定的上升状态,在婚后5~10年,远远超过自由婚姻。

  说实话,这些铁一样的数据,也让我吃了一惊。

  在多少年的教育里,我们得到的认知都是:只有爱,才能让婚姻幸福。

  原来都是骗人的。可怜我一颗天真的少女心,又经历一次森森的伤害……

  前不久,看到张抗抗也说,她身边的战友们,因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几乎都离了婚,而因为相亲或其他因素结婚的,大多都处得好好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爱情是一种充满变动性、随意性、想象性的关系。它要求浪漫,要求激烈和多变,这与属性稳定的婚姻,几乎是天敌。

  爱情不是不重要,只是没有我们想象的重要。

  维系婚姻的众多要素里,它是影响最小的那一个。相比之下,责任、尊重与物质,权重都比它大得多。

  也因此,我们常常发现,以经济为核心的依赖关系,和以孩子为纽带的合作关系反而更为牢固。

  别再嚷着要嫁给杨洋,嫁给胡歌,嫁给王凯啦,天天给你送早餐的王二,我看就挺不错的。

  不结婚,死得快,会变态

  以我自己的婚姻来说,如果没有我老公,我可能会昼夜颠倒,晚上写字到凌晨,睡觉睡到午后方起。饮食无度,作息紊乱,生活邋里邋遢,对自己完全没讲究。

  而疾病,应该马上就会造访我的身体。

  但有了他,我会跟着他一起早起,散步,吃早饭,走很远的路去看菜地,周末去太古汇逛街,长假时去国外旅行。

  婚姻有时候,就是一种健康生活的模式。

  根据各国人寿统计的综合报告显示,在30至45岁之间的男女,单身汉的死亡率是已婚者的一倍;女人方面,在36至65岁之间的已婚者,死亡率也较未婚者少十分之一。

  所以,不结婚,死得快。

  不仅死得快,死了还没人理睬。想想都觉凄凉。

  婚姻除了对身体的健康有益,对精神的调理,也大有益处。

  每个人都孤独,每个人都有交流的需求,但在手机时代,我们的交流,都改成字符的传递了。

  这种沟通对心灵的滋养,当然没有太大裨益。

  真正有益的,是与他人建立生命的深层链接,在这基础上的沟通,就像高圆圆和赵又廷一样,原本都是缄默的人,但见了彼此,都“狂说”不已,这样,才能感受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意义地存在。

  因为感觉自身的存在,人的恐惧与焦虑,便会消释许多,也便无需其他的行为模式,来外化自己的情绪。

  已婚者少有亡命之徒,也少有疯狂之辈,较未婚者而言,他们犯罪、发疯及自杀的概率,都要低得多。都是这个道理。

  因此,剩女如果老不结婚,会怎么样呢?心理学家早就说过,容易发生变态心理。

  结婚吧,姑娘

  在昨天的文章里,我提到了不婚主义者吉尔伯特的一本书——《承诺》,在那里,她曾表达自己对婚姻的百般抗拒。

  但她的男友说:婚姻就是一个游戏规则,那些人制定规则,我们两个遵守这个规则之后,回到家,TMD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

  并且,婚姻又不是不归路,不是还可以离婚么?怕什么呀。

  听到这里,吉尔伯特就背叛了不婚族,高高兴兴结婚了。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