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饮食疗养 > 中医的精华是治未病,食疗保健效果好

中医的精华是治未病,食疗保健效果好

2017-07-31 来源:七分男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不少人把食疗看作是就是单纯的药膳,如:机械简单地把中药黄芪用于炖鸡、冬虫夏草用于烧鸭、鸡汤中加枸杞子等,就认为是食物疗法,这至少是不够完整的。药膳当然是中医食疗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

  众所周知,食疗保健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因其保健效果良好,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尤其对于病后身体的康复效果好,倍受人们的欢迎。

  食疗保健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中医学,故食疗理论必须从中医学理论说起。

  中医学理论认为:每一种食物如同中药一样,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能,因此可按中医理论方法对病者的“证”和人体的体质,进行辨证施食和辨体施食,这是中医食疗的独特之处。

  中医对食疗早已有了一整套理论,如:饮食有节、五味调和、药食结合、饮食宜忌等等,要求膳食的配伍必须科学合理,不能偏嗜。其中的药食结合,则是将药品放入食品,具有食用后胃肠道反应小,药物作用得到加强,对人体有益等优点的食物。

  食性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的纲领中。把各种食物分为具有寒、热、温、凉、平五种不同的属性和酸、咸、甘、苦、辛五种不同的气味。

  如:葱、姜、牛羊肉等属温热性食物,具有祛寒助阳、生热、温中的作用;黄瓜、西瓜、菠菜、柿子、鸭、甲鳖属于寒凉性食物,具有清热解毒、滋阴生津等作用;莲子、赤豆、苹果、鲤鱼、猪肉、鸡蛋属于平性食物,具有健脾开胃,补肾等作用。

  而五味不一定是指食物真实的味道,而是食物功能作用概括后的抽象代名词。一般来说,酸味具有收敛作用;苦味有坚硬作用;咸味有软肾作用;甘味有缓和补益作用;辛味有发散作用。

  食疗是以食物阴阳属性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因此,食物中,温热甘辛者属阳,反之寒凉酸苦者属阴。

  根据食性理论,还有饮食宜忌问题。《金匮要略》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不宜补体,害则成疾。”就是说,食用有助于疾病防治的食物,叫“食宜”;对不适宜的食物不要吃,叫“食忌”,中医也叫“忌口”。

  中医应根据病人个体的情况和阴阳属性,有针对性地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来辨证和辨体施食,使患者恢复阴阳平衡,维持健康。

  目前,对食疗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澄清:

  不少人把食疗看作是就是单纯的药膳,如:机械简单地把中药黄芪用于炖鸡、冬虫夏草用于烧鸭、鸡汤中加枸杞子等,就认为是食物疗法,这至少是不够完整的。药膳当然是中医食疗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

  中医的食疗很多地方是不用药的,根据中医理论,调整食物的配伍、组合,合理地提供适宜和适量的饮食,以其促进正常人的健康,和病人的恢复,这才是中医食疗的真正内涵。

  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合理饮食和病理状态下的饮食是不同的。

  饮食可促进疾病的恢复和痊愈,也可加速疾病的发展和恶化,辨证施食、饮食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对于某些慢性病而言,食疗有时是占第一位的,特别是那些因长期饮食不当所致的慢性疾病,甚至通过食疗就能使身体完全康复;

  但对于有些疾病,特别是大多数急性病,食疗就不是立竿见影的治疗疾病的最好方法了,不能代替疾病治疗。

  保健食疗中的食品问题。有人认为在食物中加入中药就有治病的功能,这是不够全面的。

  对于食疗食品的开发与生产要严格按中医理论和食品的管理要求,保证其科学性和质量,制订食疗膳食食谱,推行辨证施食。

  对那些乱加中药,没有科学理论基础的,别出心裁的所谓“食物疗法”需要坚决反对,甚至杜绝。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