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生理上的处女,内心的忠贞更加难能可贵……
很早之前就想谈论这个话题,但是也抱着很谨慎的态度,毕竟这样的话题说得不对就有性别歧视之嫌。为了这个话题也查阅了很多的资料,考虑到很多人还是很关注,也就来谈谈!
2015年,珍爱网对全国8000万会员进行关于“处女”的调查。调查显示,有47.43%的男人会在意自己的女友是否是处女。而这个比例在女性中更高,有64.97%的女性在意自己是否为处女。
调研结果还显示,有32.62%的男性表示是不是处女与是不是好女孩完全没有关系,也有30.93%的男性认为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必要前提。
根据史料记载,咋中华上下五千年里,对性都是抱着宽容理解的态度,就跟人吃饭差不多,并没有把性当成很神秘的事情。今天大家的性观念主要是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又受到来自国外的观念冲突而形成了处女情结和处男情结。
处女情结是带有一定的性别歧视的,受宋代朱熹和程灏“程朱理学”呼吁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理念的影响,女人要为男人守节,“处子之身”开始出现。同理,在西方性文化也经历了开放、压抑又到现在的开放的过程。不同的是西方经历了现代的女权运动的冲击,而中国并没有,导致了中国的“处子之身”的观念依然严重。
处女情结主要是女性地位低下,男权社会成为主流,一些学者借此提出了符合了男人心理的学说,从而获得了广泛支持而被男人接受。而女人的接受更多是因为受男人主导的影响,观念的扭曲而认同的。
在人类文明史上,男权社会是主流,女人一度沦为商品被交易。女人被占有和出售,完整的处女膜就成为了女人这个商品是全新和二手的标准,“处女”一词开始出现,女人也该标准被分门别类。
从人类进化论来看,出现“处女情结”是男性本能的雄性占有欲的结果,而这样的一种结果是人类进化中几乎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客观的。
而处男情结的来源就简单得多,就是女性被要求是处女,她们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但是为了公平和心理平衡,自然也就产生了处男情节。也就是伴随着处女情结而存在的。
在今天,南锋觉得“处女情结”是一种普遍、经历不同历史时代演变的被大众所考验的择偶观。珍爱网的调查结果,有着一定的水分,毕竟在调查中很多男人还是要表现大度一点而选择了能接受非处,当自己真正面对就不一定了。
我们不讨论这样观念的错对,毕竟给它一个错与对的界定,也并不能改变现在人的性观念。只能说如何考虑处男处女的一种爱情观。
在男女交往中,谁处谁非一直都饱受争议,但“男处女非”一般都认为不适合婚姻,大量的调查也证明就算结婚结果也不太好,一旦男人有了改变现状的能力就非常危险。而其他的情况下都是可以调节的。
现在能公开坦诚自己能接受非处的男人,可能大部分都是觉得自己在男女相处之中都不得不接受,真正从内心里面来讲,深受女人贞洁观念影响的我们,还是介意的。这就为男人以后强势之后很有可能就导致情感破裂。
当然,从正确地观念来看,一个人并不能拥有一个人一辈子,除非封建社会的童养媳。当你们相遇相爱时,那只是彼此的以后是你们的,两个人之前的经历并不与你相关,是不可苛求的。
正确看待处女情结,别因为这个而错过了合适的那个她。不过不得不提醒,假如你一直都有这样的情节,遇到不是处女地她,千万要考虑清楚是不是真能接受。别因一时的硬逼,让自己接受而导致后面两个人生活烦恼不断。
我们深受这个时代文化的影响,“处子之身”是一种时代的伤痛,并非几一小部分人能轻易改变的。只是要能理性看待情感,对彼此负责。但是不得不说,相对于生理上的处女,内心的忠贞更为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