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怎样开导抑郁症病人

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本人承受着精神甚至躯体的极大痛苦,影响生活治疗,影响患者的家庭或者职业功能,并且抑郁症自杀风险很高

治疗精神病的民间偏方

精神病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患者在患病后要尽早的治疗,不要忽视任何细节。在我国,至今流传着不少治疗精神病的民间偏方。

最新发布
2017-11-08

精神疾病患者如何对待停药?

对于精神疾病,用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不过,即使治疗见效,每位精神疾病患者大概都会思考一个问题:何时能够停药?如何停药?

2017-11-08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专家共识——药物治疗

失眠、疼痛、乏力、全身不适、异常感觉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是焦虑、抑郁与躯体化患者的常见躯体症状和主要就诊原因,情感症状往往被躯体症状掩盖,难以引起重视。综合医院医生不能正确识别处理,造成患者病情迁延,辗转各处就诊,大量消耗医疗资源,损害社会功能,甚至加剧医患矛盾。如何快速识别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并运用有效手段进行干预成为综合医院医生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7-11-06

维生素B也能治疗精神分裂症!

虽然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最初几个月内就能有效减轻诸如幻觉和妄想的症状,但是即使在连续治疗的情况下,精神分裂症也常常发生复发。维生素B补充剂可能是一个有前途的方法,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虽然研究人员也承认,这项研究存在局限性。具体来说,这些受益患者可能之前已经出现营养缺陷或遗传缺陷,同时,该研究所涉及的维生素剂量和类型并不相同。

2017-11-06

【临床研究】精神科医生需要了解的儿童青少年认知增强剂

认知增强的特征就是采用某些方法试图增强健康个体的认知功能,例如增强其注意力和记忆力。根据Juengst的定义,“增强”是用于描述“当人类想要超过其维持或恢复良好健康所必需的形式或功能时,需要采取某些干预措施来提高自身”的术语[1]。

2017-11-06

抗抑郁药物试验中安慰剂反应率上升了吗?

然而从临床角度来看,虽然安慰剂反应率几乎没有上升,但能对35%至40%的患者有效,绝对值不低了。所以抗抑郁的非药物策略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条件反射、改善的期望以及良好的医疗支持环境都有可能是安慰剂效应如此之好的原因。然而这些非药理学条件在不同的试验中是不能被完全复制的,所以有的研究中安慰剂效应好一些,有些研究中安慰剂效应差一些,这并不难理解。这也提示临床医生应该尽力营造更好地治疗环境,提高治疗接触水平以增强治疗的非特异性效果,达成更好的疗效。

2017-11-06

镇静催眠药右佐匹克隆的精神科研究进展

睡眠障碍是各种精神疾病患者的常见共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障碍会影响到精神疾病的治疗和转归。

2017-11-06

文拉法辛与锂盐单药治疗双相Ⅱ型抑郁发作的有效性和转躁率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抗抑郁药单药治疗双相Ⅱ型障碍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较低的转躁率。本研究也表明,相比较于锂盐,短期的文拉法辛单药治疗能有效缓解Ⅱ型双相障碍的抑郁症状同时不增加躁狂发作。

2017-11-06

双相障碍患者自残怎么办?锂剂完胜新药!

无可否认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促进锂剂的使用,但是,比较锂剂与其他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长时间使用后的副作用这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效果还是副作用——孰轻孰重、孰优孰劣,还需要时间的见证。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不管使用哪些药物,对于稳定心境、减少病人的受伤死亡率都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如何加强急救治疗措施也将成为一大考量。

2017-11-06

速效抗抑郁新药有望问世

大脑中的一些活动模式可能是危险的,会产生持续的消极情绪,从而耗尽人们的动机、快乐和希望。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像Prozac或Zoloft(统称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简称ssrisa)这样的药物为数百万美国人提供了一种方法来摆脱抑郁,获得更健康的精神状态。

2017-11-06

催眠术、催眠、自我催眠系统大揭秘!

催眠不是睡眠,而是催眠师运用心理学手段在受术者头脑中唤起的一种特殊意境,这种意境能使人的心理对生理的控制力量发挥到最高水平。具体点说,催眠术可以使人失去痛觉,从而接受无痛手术;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强化生存意志;可以消除心身疲惫,矫正不良习惯等等。特别有意义的是,催眠术能大幅度提高人的记忆力,这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