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恐惧焦虑 > 你的焦虑到底有多严重?

你的焦虑到底有多严重?

2018-09-08 来源:心灵的圈子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研究者后来发现,这两个人群在心理防御性很有特点:前者的心理防御性很低;而后者的心理防御性很高;而其他人群的心理防御性则保持在趋中的水平。

你是真焦虑还是压力大?

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曾有一些消极经历,然而当谈及它们对你造成的心理影响时,你感受到的是压力,还是焦虑,还是都有?

虽然这两种状态背后的反应机制可能差不多,但清晰的区分他们,对你洞察自己的情绪很有必要。

美国焦虑抑郁协会(ADAA)指出:“每个人都会有压力大,很焦虑的时候,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压力感是对某具体有威胁的情景的反应;焦虑感则是对这份压力感的反应。”

压力感常常是我们遇到不顺时的正常反应,而焦虑往往是长期压力的结果。具体而言,焦虑感来自于你内在的各种怕…,而压力感则来自于外部情景的难搞定…

从某种意义来说:焦虑感是内忧,压力感是外患。

很多焦虑的形式——如演讲焦虑,社交焦虑——多源自内心一个恐怖的设定,然后面对类似的类似的情景,在内心事先预演好的剧本,就开始上演,“我忘词了,大家都取笑我”、“在聚会中,大家都不搭理我”。

焦虑背后的恐惧,往往让我们面对具体事件时,选择回避,而不是应对。这个看起来立即解除焦虑的策略,却一次又一次刻画着“害怕”。

大概就是俗话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实那条咬人的蛇早已过去,但蛇的阴影却一直留在心里。

相对来说,压力就要明朗很多。

一般而言,压力就是压力,压力的背后不是恐惧,而是某些任务——考试,账单,工作、论文、接小孩、交水电费——的最后期限,当这些任务都汇聚成一个点时,这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压力点。(救命,有点分身乏术了)

然而,只要不想多少,一件一件分清轻重缓急完成他们,压力就随着压力源的消失而解除。

你的焦虑到底严不严重?

焦虑是应对压力的正常反应,对于处于特定情境的我们是有利的。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对危险保持警觉,让我们保持注意,更好的准备。

在焦虑状态下,你往往会感到肌肉紧张,出现回避压力事件的行为。

但若这种担心与紧张已经超出你能控制的程度,则可意味着你的焦虑到达某种严重的程度,威胁你的心理健康。

焦虑障碍的流行程度可能超过你的想象,据统计,大约1/3的成年人在人生某个时期,罹患过各种形式的焦虑障碍。

一般来说,一个被诊断为焦虑障碍的人,其担心与害怕的程度至少符合如下两个方面:

这种担心与害怕表现得与现实情境不相称,或不像你这个年龄的人该有的反应;

这种担心与害怕已经影响到你日常的工作、学习、及社会生活的有效性。

值得提前说明的是,比起抑郁家族,焦虑家族显得更为庞大。有同专业的小伙伴戏称:焦虑简直就是万恶之源。因为它不仅自己谱系强大,还常常和别的家族连手作恶。

按照DSM-5的分类,各种恐怖症(蜘蛛恐怖症,毛球恐怖症)、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分离焦虑障碍、广场恐怖症、以及我们都爱提及的社交恐怖症与强迫症。

▼真实焦虑水平测试

你是真的不焦虑,还是装得很淡定?

没错,担心和害怕的程度可视为一个人的焦虑程度的重要表现,但有时候,一个人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明显。你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见这样的朋友:

当你关切问他们情况时,他们往往说,“嗯,没事”;他们平时显得十分淡定,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们担心;他们往往表现得较为理性,较少暴露自己的情绪,特别是负性情绪。

说到这里,在焦虑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有些人自己报告的焦虑与用生理指标检测到的焦虑很不一样。有一部分人过分的报告了自己的焦虑,另一部分人则过低报告了自己的焦虑。前者有点像DramaQueen,后者有点像闷骚人士(repressor)。

研究者后来发现,这两个人群在心理防御性很有特点:前者的心理防御性很低;而后者的心理防御性很高;而其他人群的心理防御性则保持在趋中的水平。

在把心理防御性和主观焦虑水平综合分析之后发现,应对焦虑其实至少存在四种状态:

如何区分自己是真的不焦虑,还是假装很淡定?

通过采访调查,研究者发现了这些压抑者往往具有九个共同特征:

理性(甚至讨厌情绪化)

不容易失落和沮丧

喜欢相敬如宾的交往方式

计划帝

功用主义者

不容易丧气

容忍度极强

很少抓狂,总是以理说理,就事论事

社会贡献的自我效能感很强

同样,真闲士们也往往具有如下9个特征:

享受生活

灵活度高

合群

在人群中表现得轻松自在

比较直率

友好的、包容的、适应性强的

开放的、愉快的

为人热情的

积极主动的

研究者为了更进一步帮助大家洞察自己的真实状态,发现了压抑者(repressor)在认知及解释偏误上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几个关键特征:

01.虽然压抑者和真闲士在外显行为上表现无差,两者存在不一样的认知偏差。

比如,在预期自己与他人的考试失败时,压抑者往往觉得别人比自己更容易失败;而真闲士则会觉得双方的失败可能性差不多。

02.压抑者往往有夸大预计自己表现的倾向,而其他三种类型,实际的表现成绩都要好于预计成绩。

03.在解释偏误上(interpretivebias),压抑者倾向于将心率加速解释为“兴奋的、挑战的”,而不是“威胁的,压力大的”;虽然真闲士也会存在积极的解释偏误,但程度远远不及压抑者。

04.在预测自己的心率方面,压抑者的表现水平最差,其预测的心率会远远高于测量到的;而真闲士的预测最为准确。

05.非常有趣的是,一个社交焦虑的压抑者,在没有具体社交环境时,往往会回避面对这一类问题;但需要真正社交时,他们又往往会表现得十分合群。

笑着哭,真的最痛

压抑者虽然看起来很轻松,但它并非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相反,这种应对方式相当于自己在内心埋下了毒瘤。

另有研究考虑了上述四种类型的人群,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发现表面平静,内心惊涛骇浪的压抑者,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最高。

第一个在于,他们不善于暴露自己的问题;第二个在于他们不善于主动求助。

说到这里,你想起来谁?

不管是谁,认真对待这些看起来无所谓的孩子们吧。因为,有的他们,并不是真的铜墙铁壁,而是只愿意一个人默默舔伤口而已。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