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广泛性焦虑
这种焦虑的孩子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担心,比如他的成绩,家庭中的问题,和同伴的关系,自己的各种表现,等等。
第二种:分离性焦虑
孩子在18个月到3岁的时候出现的分离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如果孩子已经比较大了,还是难以冷静地面对与某个家庭成员分别,这时的分离焦虑就需要父母注意。有分离焦虑的孩子总会担心不好的事情会在自己与父母分开的时候发生在父母身上。
第三种:社交恐惧
有社交恐惧的孩子不愿意进入社交场合,他们和同学聊天都会感觉到恐惧、害羞、难堪。社交恐惧会严重影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他可能长期默默无闻,没有存在感。
第四种:选择性缄默
选择性缄默的孩子会在别人期待他回答或者开口讲话的时候,将头偏向一边,避免眼神接触,面无表情,弄自己的头发,或者退缩到角落里。
这些孩子在家里可能表现得很正常,却在学校一言不发。这种情况常常在刚入学的孩子身上发生。
第五种:强迫症状
如果孩子出现某些毫无意义的仪式化行为,比如不停的数砖头或者窗户,并且他们认为"如果我不能数到100块砖(或窗户),我的数学考试就会不及格",孩子可能是在用这种"仪式行为"减轻自己内心焦虑。如果这种仪式化行为一直持续,并且越来越严重,需要考虑是强迫症,应让孩子就医。
对于焦虑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说这10句话。换一种方式和孩子沟通,会帮助他们更好的走出焦虑状态。
1.不要对孩子说:"快点!"
焦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尝试将生活节奏放慢,慢节奏对焦虑的孩子有很多好处。
父母可以说:"我们今天都按照你的节奏行动,不用着急。"
2.不要对孩子说:"说对不起!"
如果父母过度逼迫一个没有准备好道歉的孩子说"对不起",可能会增加孩子的羞愧感,羞愧感会加重孩子的焦虑。
在纠正孩子行为中,父母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让孩子做正确的事",而不是让他们"害怕被惩罚"。
当孩子行为不恰当的时候,父母可以说:"你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因为可能会(造成某种不好的后果,比如"会伤害到别的小朋友")……"
3.当带着孩子参加社交活动时,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就不能大方一点呢?"
有些孩子在人多的场合会特别不自在,父母的指责会让他们更加难堪,难堪的感觉只会使他们更加害羞。
对于害羞的孩子,父母可以让他们先用一些简单的方式和别人打招呼,比如先对别人笑一笑,或者挥挥手。
父母可以说:"对大家挥挥手好吗?"
4.不要对孩子说:"没什么好害怕的。"
不要随便无视和贬损孩子的恐惧感,这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表达他们的恐惧,只会让他们更加焦虑。
父母可以问孩子:"告诉我你在害怕什么?"
5.不要对孩子说:"没事的。"
这三个字很多父母都会说,但是这句话却是缺乏共情的一句话。
父母可以对孩子说:"我能帮你什么吗?"
当感觉到孩子在担心的时候,这样的问话可以让孩子知道你注意到了他们的担忧,还愿意给他们提供帮助。当知道父母会帮助自己的时候,焦虑的孩子会多一些控制感。
6.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又做这种事?"
这句话不仅让孩子感觉到被指责,他还知道了父母仍然记得他过去的错误。
当父母要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需要非常耐心,温和的话语不仅能够促进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更容易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父母可以这么说:"我们把这件事先放一边,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新办法。"
7.不要对孩子说:"你真棒!"
对于焦虑的孩子,这样的赞美会使他们压力更大,他可能会因为担心下一次无法达到现在的成绩,而不再参与某个活动。
父母可以这么说:
"当你(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觉得你(表现出了某种品质,比如"很努力")。"
比如,
"你这次考试成绩这么好,我觉得是因为你这段时间学习特别努力。"
对孩子赞美越具体,他们越容易发现自己的优点。
8.不要对孩子说:"你再这么做,警察叔叔就要来抓你了。"
常常用警察吓唬一个焦虑的孩子,会使得他未来对权威越来越恐惧。
当孩子出现父母不愿看到的行为时,父母可以这么说:"你现在有两个选择,如果你(做出某种好的行为),我们就可以(出现孩子希望的结果);如果你做不到,那我们只能(出现孩子不希望的结果)。"
比如,"如果你不到处乱跑,我们就还能继续在商场里玩;如果你还乱跑,我们只能现在就回家了。"
父母这样和孩子讲话才是真正教导孩子一种现实的、合乎逻辑的因果关系,让孩子知道他们不同的行为会导致什么结果,而不是被"警察抓走"。如果你能说到做到,孩子也会知道父母是言出必行的人。
9.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就不能像(孩子的同学或者兄弟姐妹)一样呢?"
很多父母都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比较只会使焦虑的孩子更加焦虑。当父母频繁给孩子施加同伴压力,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越来越缺乏自信。
父母应该尽量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少比较。
10.不要对孩子说:"别问我,问你爸(问你妈)。"
焦虑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他们更容易从父母言谈中觉察出父母关系,当孩子成为父母沟通渠道的时候,孩子更容易感觉到父母婚姻中的紧张关系和冲突,这种情况下孩子很难建立情绪安全感。
父母可以这么和孩子说:"我们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吧。"
这样的对话向孩子展示一种开放的沟通态度,也能让孩子感觉父母是一种协作的关系。
对于焦虑的孩子,父母友善的态度以及鼓励性的话语,能够给到他们很多滋养的力量。
1、舍曲林用于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症状,包括伴随焦虑、有或无躁狂史的抑郁症。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症的复发和再发。 2、舍曲林也用于治疗强迫症。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强迫症初始症状的复发。
健客价: ¥83治疗抑郁障碍,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症的惊恐障碍。
健客价: ¥108盐酸帕罗西汀片,适应症为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 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状: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 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 治疗社交恐怖症/
健客价: ¥54适用于各种类型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详见内包装说明书)。
健客价: ¥166适应症为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强迫性神经症、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症的惊恐障碍、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详见内包装说明书)
健客价: ¥75适用于各种类型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
健客价: ¥120用于治疗抑郁症,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
健客价: ¥2371.抑郁症:百优解片用于治疗抑郁症状,伴有或不伴有焦虑症状。 2.强迫症:百优解片用于治疗伴有或不伴有抑郁的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 3.神经性贪食症:百优解片用于缓解伴有或不伴有抑郁的贪食和导泻行为。
健客价: ¥260用于治疗抑郁症。
健客价: ¥79轻、中度抑郁和焦虑。 神经衰弱、心因性抑郁,抑郁性神经官能症,隐匿性抑郁,心身疾病伴焦虑和情感淡漠,更年期抑郁,嗜酒及药瘾者的焦躁不安及抑郁。
健客价: ¥61各型精神分裂症。本品不仅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也可以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焦虑及认知缺陷症状。
健客价: ¥50慢性脑血管病及脑外伤等所引起的脑功能损害。能改善主观症状、语言、焦虑、抑郁、记忆减退、智能下降等精神行为障碍。
健客价: ¥28用于治疗抑郁症。
健客价: ¥54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反应性抑郁症。治疗强迫性神经症。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
健客价: ¥1021.各种神经症所致的焦虑状态,如广泛性焦虑症。 2.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状态。
健客价: ¥34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反应性抑郁症。治疗强迫性神经症。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其它详见说明书。
健客价: ¥48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本品的镇静作用较强,主要用于治疗焦虑性或激动性抑郁症。
健客价: ¥19慢性脑血管病及脑外伤等所引起的脑功能损害。能改善主观症状、语言、焦虑、抑郁、记忆减退、智能下降等精神行为障碍。
健客价: ¥36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对于伴有或不伴焦虑症的患者均有效。
健客价: ¥64用于治疗抑郁症及焦虑性神经症。
健客价: ¥18各种焦虑症。
健客价: ¥56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本品可继续发挥其临床疗效。
健客价: ¥27.5各种神经症所致的焦虑状态,如广泛性焦虑症 ;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状态。
健客价: ¥1341.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本品可继续发挥其临床疗效。 2.可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其表现为情绪高涨、夸大或易激惹、自我评价过高、睡眠要求减
健客价: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