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作心理咨询师要先作病人?

作心理咨询师要先作病人?

2017-09-01 来源:美龄心理世界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治疗神经症,我们是要根据求助者不同的文化心理,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发病认知机制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也就是因人施治。一个在心理治疗中有效施治的心理咨询师不一定要是病人,主要的是人生知识与阅历的厚度。

  (一)作心理咨询师要先作病人?

  花儿总会开放,流水自当东流。顺适自然就好,你又何必强求?

  总是看到这样的说法,作心理咨询师要先作病人。从业数年,大量实案经验却让我产生这样的认识:从严重心理问题或神经症中挣扎出来的心理咨询师,的确能给求助者树立良好的好转榜样,让求助者对他产生良好的信度,并急于借鉴心理咨询师好转的经验。心理咨询师会很自信地用自身经验给求助者以引领,求助者站在心理咨询师的角度用心理咨询师的经验进行自我调整,这时候曾经是病人的心理咨询师其经验的局限性会限制求助者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自我调整,或者心理咨询师本身的认识会被自己无意识中的经验限制,不能用更宽阔的角度因人因事地去帮助求助者。

  我每年都会对一些咨询师进行督导,有对心理咨询技能的督导,也有对咨询师个人的成长督导。在督导时就看到了这种事实。

  成为咨询师,最好不要先成为病人,如果不幸从病人到咨询师,也没有什么大防,先把自己的病放在一个正确客观的位置去看它。

  为了当咨询师而作病人,任何过分刻意的东西都是违反自然的病态。不然就有东施效颦的意味了。一位本来心理上就有问题的咨询师再去刻意共病,不用说大家可想而知那是什么样子。一个本来很健康的人去共病,会让求助者有作假之嫌。心理咨询技术上的通情达理不是共情,程度不一样。通情达理是我能理解你的情绪反映和行为反应,而共情是告诉对方我和你有着一样的事情一样的情绪反映及行为反应。

  成为心理咨询师,要说也简单,简单到只要会和人沟通交流就可以作。要说也难,难到要达到对前来求助的大多数人沟通有效,真正实现对大多数人的助人自助。

  (二)从生活里来,到生活里去

  天地何其广大,人世多么渺小。你看一世繁华,都随大风去了。

  心理问题由生活发展中的方方面面引起,心理咨询也就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里作出来。有一些人用佛法来作咨询技术,可佛法说到最末时说佛法便是世间法,没有不二法门。又说,出世便是入世,入世便是出世。

  于是极少数明白的人极乐了,大多数人糊涂了,分门分派,争理论,吵啊吵的。糊涂什么呢,尽管唯佛是尊,到底什么是佛法呢?未了未了,佛又来一句,佛不度人人自度,晕了!

  心理咨询也是这样,不吵不热闹,世上热闹才好玩呢。

  神秀说:身本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染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此身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彭祖不言,传世活八百岁,中国福寿之神。有据可考活三百多岁,他老人家一不传经,二不布道,也从不言帮助别人,济世救人。可古往今来多少人在学他?他又给多少人立了榜样?老子相类,活了二百多岁。

  我看到有人说我神,说我是什么大师,什么呀,我不过是一个自作自吃的人罢了,也没有帮助谁,不过是象农民种地一样,作点事换点吃穿而已。我本是自然人一个,就象那棵树那株花,什么大不了的。我谁也没帮助,只是在活我自己。

  什么心理咨询师,只不过一世冠名,依此标签让别人知道我现在能作点什么事。也甭说收费高低,你情我愿。如果我干活不能吃饭,哪怕是吃不上让我舒服的饭,这个活肯定就不干。当然干活得干好,不能没给人家把活干好,自己又留下活来找人来干活。我觉得干活吃饭比被人养着或上街讨饭要理气顺些。忙忙碌碌干吗,只因为我是一动物,就要活得生动活泼点,要真的象植物一样,我就消散得无踪影了。

  (三)因人而治

  春天里的花,夏日里的花,秋风里的花,开不过心中的花。

  啥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佛法基督,哪恁复杂,只管跟我找回那个本真的完整的我就得了。你哪里还有什么事啊,该干嘛干嘛去,不就万事大吉了。每个人都本来是完整的,每个人本来是积极向上的,啥事啊。看着这些人寻死觅活地找不愉快,我不过觉得好玩而已,带着他们打理一下,一时明白过来,对着自己嘲笑一番,轻快地跑了。

  这样并不是说作心理咨询师一定要先作病人才会作得更好,也不是说曾经是病人的心理咨询师就比不是病人的咨询师有绝对优势。每一个人都会在生活中体验到抑郁焦虑、强迫、社交恐怖等等不良情绪及相应不良行为反应,如果一个人经历了人生一些大多数人都可能要经历的悲欢离合曲折磨难,有过艰苦奋斗的历程,并且是结过婚生了子,并在其中不离不弃,恬恬淡淡、自然过活,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比较有生活厚度的人,是一个完整的人。

  如果这个人知识面广一些,有着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又富有洞察力、善于言语表达,这时候他能让求助者信赖并接受他的指导,听那些正常人前来诉说那些在正常人生活里出现的困扰迷惑、悲欢离合,从此成为求助者心理的支持与肯定者或是求助者风雨同舟的心灵伴侣,让求助者从此不再想孤苦,不再认为自己的感受是唯一的、正确的,尽管一切依旧,求助者不再缺乏安全感,他的问题就这样缓解或再也不想了、想不起来了。

  现在许多人推崇森田疗法,森田也是一个神经症患者,他是最早写出自己的经历并发表自己从中好转经验的人。他的经验中最有价值的不是他对产生神经症的病人原因的总结,而是庄子的那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性的指导意义。多少人从中去学习,只有少数几个人真的从中好转了,大多数人反馈的是:我知道这句话有道理但我做不到,或者是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

  据我多年的严重神经症治疗经验以及目前神经症治疗中所遇到的一些受督导者的反映,有些人会在某些轻松愉快的时间里抛开那些矛盾冲突心理,使神经症得到缓解或者好象是彻头彻尾地好了,但在以后的历程中由于某些事件或情景的刺激,神经症又卷土重来,甚至于比上次更严重。还有些人一直在时轻时重的神经症症状和心理冲突中生活。森田先生发表的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案,只是缓解症状缓解情绪的一种方法,除了庄子的那句名言,我并没有看到真正授人以渔的真实有效的指导语。所以我也一直在想森田先生在后来或紧张或不愉快的日子里是不是又出现了早先那些症状。他真的无神经症之扰了吗?

  治疗神经症,我们是要根据求助者不同的文化心理,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发病认知机制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也就是因人施治。一个在心理治疗中有效施治的心理咨询师不一定要是病人,主要的是人生知识与阅历的厚度。

  当心理咨询师要先成为病人(不管是要先作为病人(来访者)的角色去接受体验,清理个人的情结,从双方面的角色中体验咨访互动关系;也不管是要“成为病人”“进得去,出得来”。)对于一个专职的心理咨询师都是不太可取的,这是心理咨询师之所以成为求助者垃圾筒的主要原因,这样作的结果是你自己也出现心理问题,以至成为真正的“病人”。大多咨询师最后自杀这是个主要原因。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