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心理百科: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心理百科: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2017-07-11 来源:周瑞玲心理咨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当恋爱双方被强迫作出某种选择时,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这种心态会促使他们作出相反的选择,甚至会增加对自己所选择的事物的喜欢程度。

  心理学家德斯、考尔等人在对爱情进行的科学研究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父母或长辈干涉儿女的感情,这青年人之间的爱情也越深。就是说如果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更强烈,恋爱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牢固。这种现象就被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但最终婚姻最后却经常是以悲剧收场。

  现实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见到这种现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减弱恋人们之间的爱情,反而使之增强。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恋人们相爱就越深,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而不愿自己是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别人越俎代庖,替自己做出选择,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就会感到主权受到了威胁,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正是这种心理机制导致了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一代代地不断上演。

  心理学家的研究还发现,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高,价值越大,对人们越有吸引力;轻易得到的东西或者已经得到的东西,其价值往往会被人所忽视。因此,当外在压力要求人们放弃选择自己的恋人时,由于心理抗拒的作用,人们反而更转向自己选择的恋人,并增加对恋人的喜欢程度。

  这种情形不仅发生在男女的爱情之间,也会发生在许多地方。对于越难获得的事物,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越重要,价值也会越高。学者们尝试以阻抗理论(reactancetheory)来解释这种现象,他们指出当人们的自由受到限制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而从事被禁止的行为反而可以消除这种不悦。所以才会发生当别人命令我们不得做什么事时,我们却会反其道而行的现象。

  原因分析是什么,心理让这些被“棒打的鸳鸯”关系更紧密呢?心理学上的解释之一是,从选择自由与对所选择对象的喜爱程度之间的关系来说的。让我们先看一个实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莱姆在一个实验中,让一名被试面临A与B两个选择,在低压力条件下,另一个人告诉他“我们选择的是A”,在高压力条件下另一个人告诉他,“我认为我们两个人都应该选择A”。结果,低压力条件下被试实际选择A的比例为70%,而在高压力条件下,只有40%的被试选择A。可见一种选择,如果选择是自愿的,人们会倾向于增加对所选择对象的喜欢程度,而当选择是被强迫的时候,便会降低对选择对象的好感。

  因此,当恋爱双方被强迫作出某种选择时,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这种心态会促使他们作出相反的选择,甚至会增加对自己所选择的事物的喜欢程度。生活中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事例:某对恋爱的青年,尽管遭到父母的竭力反对、亲友的百般阻挠,两人非但不中止恋爱关系,反而更亲密,更大胆,有的甚至以自杀来对抗。

  另一种解释,是从维持认知平衡的角度来说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都是从内外两方面去寻找理由,当外在理由消失后,人们就会从内部去寻找依托。反之亦然。恋爱双方渴望接近对方等行为原因,可以解释为,由于双方内在的情感因素和外在亲人朋友的支持。当亲人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时,便削弱了恋爱的外在理由,这导致恋爱者的认知出现了不平衡,于是,他们只好把内在的情感因素升级,以解释自己恋爱对方的行为,使自己的认知重新处于平衡状态。这便是中学生在异性交往中,易把友情当恋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好奇心和个性的互补,在异性交往中,交往双方更容易获得满足感。但许多老师、父母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都疑神疑鬼,甚至明确反对,这就使交往者把满足感解释为双方的依恋,从而误认为自己已经坠入爱河。逆反的外因生活事业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几乎无人不知的爱情悲剧,在每个民族都流传着,因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权总是逐步受到尊重的,恋爱婚姻的自由在每个民族历史上,都有一段身不由己的阶段,也就是造就悲剧的阶段。在中国,无人不知《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西方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是深入人心。一直到现在,还偶尔听到某某男女因为父母坚决反对,殉情自杀;或者男女因反抗父母未果而私奔。私奔后的结果也不是全部都很好,好多是私奔后发现对方并不像原先想象的那样好,因为已经和家人决绝了,只好凑付着过,最后因为种种原因甚至导致个别人绝望自杀。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种悲剧的发生呢?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因为两家是世仇,家人坚决反对,他们的感情却在家人的百般阻挠下相爱更深,最终双双殉情;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开始只是不知情的兄弟关系,梁山伯根本没有娶祝英台的想法--因为是“弟弟”,但是,得知祝英台对自己一往情深又绝对不能修成正果,于是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觉得不能失去,越是觉得绝对得不到的东西,越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心理学家发现,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人们就越是觉得珍贵。于是想办法提高人们的期望值和得到的难度,是促使人们拥有某种东西的简单办法。在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对此好多的为人父母者头疼不已。眼看着孩子处了一个对象,怎么看怎么不像好人,口碑也很差,可是孩子偏偏喜欢,这时候父母往往出面干涉,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越是干涉越是相爱,处理好了孩子会留下一辈子对初恋的残酷记忆,忘却一段可能是悲剧的恋情;处理不好就像前边说的,引发真正的悲剧。并不是说罗密欧不好,最起码朱丽叶在受到百般阻挠的热恋中,无暇顾及罗密欧的缺点;反之亦然。

  建议:

  面对“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恋爱男女和他们的家人都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对于青年男女来说,自由恋爱固然是值得称道的,但父母的反对肯定也有一定的道理,不妨理性地与父母亲交流一下看法,而不是把恋爱建立在“逆反”、“抗拒”、“维护自尊”、“满足好奇”上,恋爱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之上。要理性对待“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外界阻挠越大越要爱的“荡气回肠”。或许在旁观者的眼中两人的爱是“轰轰烈烈”的,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样成就的婚姻很多最终都走向了离婚。受外界阻力而激发升温的爱情,往往经受不住悲伤的考验。

  家长在说服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要强行禁止,采取“高压政策”明确反对,而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切忌动辄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训斥、打骂甚至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们,这极容易产生“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使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别名:

  禁果效应也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这与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位叫潘多拉的姑娘从万神之神宙斯那里,得到一个神秘的小匣子,宙斯严令禁止她打开,这就激发了姑娘的猎奇和冒险心理,一种急欲探求盒子秘密的心理,使她终于将它打开,于是灾祸由此飞出,充满人间。潘多拉姑娘的心理正应一句俄罗斯谚语:“禁果格外甜”,也就是所谓“禁果效应”。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越想把一些事情或信息隐瞒住不让别人知道,越会引来他人更大的兴趣和关注,人们对你隐瞒的东西充满好奇和窥探的欲望,甚至千方百计通过别的渠道试图获得这些信息。而一旦这些信息突破你的掌握,进入了传播领域,会因为它所具有的“神秘”色彩被许多人争相获取,并产生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从而与你隐瞒该信息的愿望背道而驰。这一现象被称作传播中的“禁果效应”。所谓禁果效应,指一些事物因为被禁止,反而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更多地人参与或关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