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幸福不是常态,痛苦才是

幸福不是常态,痛苦才是

2017-06-26 来源: 心理公开课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为认知行为第三浪潮中的核心疗法、中流砥柱,它属于语境行为科学取向,通过正念、接纳、认知解离、以自我为背景、明确价值和承诺行动等六大核心过程及心理灵活性,以多样的体验性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增强心理灵活性,投入到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

  人们梦寐以求地追求幸福,其实很少有人清楚它真实的含义。

  现代精神医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健康是常态,幸福是常态”,认为心理痛苦、不幸福就可能有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因此各种防治策略都是为了消除痛苦情绪、问题行为,恢复健康幸福的正常状态。

  然而,接纳承诺疗法(ACT)创始人,美国内华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蒂芬·海斯(StevenC.Hayes)认为:健康、幸福不是常态,痛苦才是常态。

  我们如果直接以幸福为目标,实际上可能会更容易痛苦。因为,一旦我们固着于“人活着就是为了幸福”这样的信念,那么当我们的人生中出现不幸福的事情时,我们就更容易怨天尤人:

  “为什么就我这么倒霉、不幸福?”

  “我这辈子做了什么错事,老天让我遇到这么多麻烦?”。

  为了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们努力要摆脱消极情绪和负面想法。我们想去控制我们的思想和情绪,使他们感觉良好,而不是感觉痛苦。

  但如果我们竭尽全力地控制,仍然无法消除那些让我们痛苦的情绪或想法,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就会让我们本能地选择回避或者舍弃那些让我们感觉痛苦的人或事,无论他们是否重要。

  然而,不幸的是,ACT的研究表明,正是因为这些对痛苦“控制”和“消除”的努力,才让我们的痛苦进一步放大,才让我们的心理僵化,一不小心就陷入了抑郁和焦虑

  ACT认为“幸福”有两种不同地含义:

  第一种,幸福是指感觉良好,愉悦、快乐或满足的感觉。正如在英文中幸福的词根为“偶然”或“碰巧”的意思,幸福感并不是一种永远存在的感觉,

  另一种,也是ACT更推崇的,认为幸福的含义是“丰富、充实、有意义的生活”。

  当我们做内心觉得重要的事情,当我们朝着我们认为有价值的方向前进时,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充实、有意义,我们就会强烈地体验到生命力地活跃与旺盛。

  这不是某些短暂地“感觉良好”,而是一种“全然活着”的丰富感受,这种感受包括伤心、害怕、愤怒等痛苦的一面,这是意料之中的。

  如果我们要过完整的人生,就要体验人类的所有情感。现实情况是,生命包含痛苦,你不能逃脱。

  传统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基本理念是通过矫正来访者的负面认知,来帮助其建立更为现实、更为积极的理念。

  而ACT认为,否定性思维在人的一生中总是会反复不断地出现;不要试图去挑战这些负面的想法,它会耗费我们巨大的精力。当人们竭力想控制自己不要出现负面思维的时候,就很难去考虑生命中真正的大事。

  ACT治疗师们开发了多种多样帮助人能全然地拥抱痛苦,而不是逃避痛苦的技术,让人体验到接纳痛苦,才是放下痛苦的正确方式。这是人类心理学上一个有力的变革模式,是认知行为疗法革命性的新发展。

  ACT,作为认知行为第三浪潮中的核心疗法、中流砥柱,它属于语境行为科学取向,通过正念、接纳、认知解离、以自我为背景、明确价值和承诺行动等六大核心过程及心理灵活性,以多样的体验性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增强心理灵活性,投入到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

  在应用方面,ACT在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成瘾症、精神病性症状等精神类疾病方面都有大量实证研究支持,而且对于慢性疼痛、癌症、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心理痛苦也有很好的效果。

  为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