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反复求医,缘由几何?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反复求医,缘由几何?

2017-04-17 来源:北京德胜门精神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目前我国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的就诊与治疗都不容乐观,大约有1/3患者从未诊治,大多数抑郁、焦虑或其他心理精神疾病患者都着重于躯体症状的治疗,而忽略了其根本。
  有过精神心理疾病(失眠、焦虑、抑郁、精神分裂心理障碍等)经历的朋友肯定都不止一次求医。不少患者由于病情识别率低,致使求医无门,反复治疗,毫无效果。如何实现早识别、早干预、早治疗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识别率、就诊率低
 
  一位三十来岁的女性因头痛、头晕、心慌、胸闷、四肢乏力等症状求诊与各大医院。服用过药物,住过院,采取过仪器治疗,但是情况一直没有好转。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来到医院就诊。这是一位典型的躯体化障碍患者,身体各处出现不适感,却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后来医生针对她的情况开了药,她的情况很快就得到了缓解。
 
  专家表示,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如头痛、头晕、胃疼、干呕、耳鸣、心慌、胸闷、失眠、四肢僵硬等。这些病人往往起初不会觉得自己有精神或者心理方面的问题,而是求诊与神经内科、心内科和消化内科等诊室,其次,求诊于内分泌、肿瘤科以及眼科、皮肤科也不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因器质性病变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占40%,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可发现异常;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就诊人数占近60%,这类人群仅靠生物医学模式无法解决病痛。
 
  这些病人常常会到处看病、不断挂号,不停询问,不停检查和吃药.....转诊于各个科室,常年下来,自己也快成了半个“医生”,对与各种检查都烂熟于心,大部分药物都知其作用,但是病症依旧毫无起色,久治不愈。
 
  精神疾病漏诊率高
 
  目前我国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的就诊与治疗都不容乐观,大约有1/3患者从未诊治,非精神科医生漏诊率高达60%。大多数抑郁、焦虑或其他心理精神疾病患者都着重于躯体症状的治疗,而忽略了其根本。
 
  究其原因,一是社会重视不够,患者没当回事,没有就医意愿。二是认识不足,对于这类疾病,大多患者或家属不甚了解,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身体某些地方出了问题,迫切与解决当前的身体痛苦。三,评估过程耗时多,也缺少评估流程规范指南路径。
 
  这类疾病患者治疗起来也非常麻烦。他们常常不能坚持服药,不遵循医嘱,病情反复,不少医生都干脆配药,转诊,不做了。
 
  掌握心理精神医学知识更有利于疾病的识别与诊断
 
  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就医难”的问题,引起医患矛盾增多,关系紧张,应该引起医务界的高度重视。不论是医生还是普通人,都应该对这方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了解病理知识,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减少无用的检查与治疗。医生在评估和治疗患者的时候,必须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尊重患者身体症状的体验,耐心聆听,读懂病人的生命故事。
 
  树立危害意识
 
  由于患者或家属对疾病不重视,认为医生危言耸听,拒绝就诊,导致很多悲剧产生。从电视明星到小老百姓,伤人、自杀、自残等事件屡有发生,希望这些鲜活的例子能够让大家痛定思痛,对于精神心理疾病有一定的危害意识,以免发生难以挽回的悲剧。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