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为什么心理咨询开始忙了?

为什么心理咨询开始忙了?

2017-04-05 来源:思而优儿童心理发展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教育在哪里产生了问题呢?教育成了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而不管心理成长和人格造就就会产生许多的问题。教育也不是不管,而是管错了、管出了问题,给心理和人格造成了扭曲、形成了障碍。

  有两样东西,最关注人的成长,一是教育,一是心理咨询。

  本来,教育做好了,就不需要心理咨询了。但在当今世界,心理咨询变得越来越重要了,那就说明,教育变得越来越不好了。在教育产生问题的地方,心理咨询就开始了它的工作。

  教育在哪里产生了问题呢?教育成了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而不管心理成长和人格造就就会产生许多的问题。教育也不是不管,而是管错了、管出了问题,给心理和人格造成了扭曲、形成了障碍。

  这教育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因为太要让人变好,反而出了问题。

  我跟从事心理咨询的同事在一起讨论,得出一个结论,听起来相当惊世骇俗:教育与心理咨询的不同就在于,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变好,心理咨询的目的是让人变坏。

  都是太好惹的祸

  做心理咨询多年,接待来访者无数,我发现前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好人,太好的人。但他们这么好,何以如此痛苦?原来,他们的问题,恰恰就在于太好了。

  于是,我开始意识到,我做心理咨询,真正的任务是,要把这些“好人”变得“坏”一点。我的求助者是一群天使,而我所要做的往往就是,时不时在他们那太过洁白的生命上抹一些泥巴,让他们从天使变成人类。原因很简单:这个世界不是天堂。

  有一本书的名字是《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逛四方》,还有一本书的名字叫《为什么好人总是受苦》,以及另外一本书,《总是不够好》。

  但是,我的来访者永远都觉得自己不够好。他们以为,只要他们足够好,就不会活得这么苦。他们所说的“好”,其实是完美。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如果变得完美了,一切问题都没有了。

  但很有意思的是,在《浮士德》里,当一个人说“这一切都太完美了”,他的死期也就到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定义“人”,我想这个词就是“不完美”。因此,西方有一句话说:犯错是人的本性。

  真,才会好

  我有一个基本的观察:为了“好”而牺牲“真”,是许多人受苦的原因,而且,这好,不是真好。可以说,心理问题的本质就是“失真”—只是求好,不敢真实。一个人内部的“好”越是坚韧,他就越会压抑自己的“真”。当“真”与“好”发生冲突,他为了维持“好”,会毫不吝惜地牺牲“真”。久而久之,他们变成了“好人”,却失掉了“真我”,自此不敢活得真实,在生活中顾虑重重,层层设防。

  那么,心理咨询可以做什么?直面取向的心理学方法,重在求真。许多人因为过于求好而失真,现在他们可以通过求真而变得真好,而不是扛着一个“好人”的面具应付人生。这也正如罗杰斯所说,心理咨询的目标,是让当事人“从防御的面具后面走出来”,“活出真实的自己”。直面的方法,是帮助来访者觉察到,他们过去一直“求好”,原来是出于恐惧,原来是为了防御,却局限了自己。现在通过心理咨询,在一个充分被接纳的关系里,他们可以尝试变得勇敢一些,真实一些,敢于让自己“不好”,也能够接受自己“不好”。

  在心理咨询经验里,我看到好多人成了“好”的牺牲品,它也给我们带来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反思: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崇好”而“抑真”简直成了一种不自觉的、无所不在的集体无意识行为,形成道德主义、群体主义、家族主义的文化土壤,滋生和蔓延,会抑制个体和民族的力量。好而不真,是假好,假好不能造就自己,也不能造就他人。我看到人类生活中有各样的迫害行为,本质上是对真实的压制与打击。只有真实的人生,才会真正释放自己的力量,才会真正感到快乐和充实。

  我相信真实就是力量。我期待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文化,不只“崇好”,更去“扬真”,这样的话,我们的民众就会成为培养天才的土壤,我们的民族就会焕发更大的力量。在我看来,犹太人的文化是敢于

  “求真”的文化,而不是一味“求好”的文化,这也是我们文化的方向。

  求真,不只是心理咨询的目标,也是教育的目标。在陶行知先生那里,我看到真正的教育与心理学携手并肩,朝着同一样目标行进:“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信然!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