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奸商们玩的心理学套路你可知道?

奸商们玩的心理学套路你可知道?

2017-04-01 来源: 广东燕岭医院心理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漫天的“双11”打折宣传就是“开红灯、响铃声”,而物品的降价就是“狗的食物”,这几年来不断出现的将“双11”打折宣传与物品的降价相结合,惹得很多人看到“双11”打折的宣传,就忍不住“开始分泌唾液”,即已经做好了整装待发准备抢购的准备了。

  1、电商营造的促销氛围让人无处可逃

  电视广告,地铁广告,商场里,电梯里,或者只要你打开手机,就一定可以看到双十一的广告,各路电商、商场的促销广告随处可见,让我们无处可逃。曾几何时,双十一已经变成了一个购物狂欢节。

  只要一提双十一,那就是买买买...这就好比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买鞭炮,中秋的时候我们都会买月饼等等,从消费心理学角度来说,消费者会把购买行为和特定的场合联系在一起,商家们就很好的利用了消费者的这一点心理。

  可能看见商场各种打折广告,本来我们什么都不需要,自己也会走进去看一看。店家营造的氛围唤醒了我们的消费意识和欲望,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消费者这样一个角色,再加上环境、氛围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也就不得不花钱了。

  ●心理学家有个概念叫做“促销易感性”,其定义是“一种心理上的对促销的整体反应倾向性”,通俗地说就是形容一个人到底有多热爱打折。高促销易感性的消费者看到促销是最坐不住,看到“打折”两个字就一定要冲过去看看,而且冲动消费,购买并不需要的东西。

  2、商家把我们练成了巴甫洛夫的狗

  我们的“双11”购物狂们等待“双11”零点的钟声响起,就像短跑运动员聚精会神等待发令枪声一样,然后就是疯狂的下单。心理咨询师解释:其实我们买的东西大都不是那么便宜,买的就是快感,买的是一种气氛,买的是大家在茶余饭后的话题,买的是自以为占了便宜。

  可能我们曾经真的买到过一两件超值的东西,在跟朋友的不断吹嘘中,一遍又一遍强化了我们的这种知觉。说到这种知觉,不得不先给大家讲讲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与他的狗:巴甫洛夫每次给他的狗送食物前都要打开红灯、响起铃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只要铃声一响或红灯一亮,狗就开始分泌唾液了。

  漫天的“双11”打折宣传就是“开红灯、响铃声”,而物品的降价就是“狗的食物”,这几年来不断出现的将“双11”打折宣传与物品的降价相结合,惹得很多人看到“双11”打折的宣传,就忍不住“开始分泌唾液”,即已经做好了整装待发准备抢购的准备了。

  ●这是商家的成功,让我们成为了巴甫洛夫的狗,只要响铃我们就流口水,只要打出“双11”我们就觉得自己要捡到便宜了。

  3、“狄德罗效应”在作祟

  启蒙时期的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有篇著名的论文叫做《与旧睡袍别离的忏悔》。讲的是在他的小公寓里,狄德罗都穿着他那破旧的睡袍的,有一天他的朋友送了他一件漂亮的深红色睡袍。狄德罗很喜欢它,但发现新睡袍和他廉价的旧家具格格不入。于是,他把草椅换成了皮椅,又换掉了书桌和墙上的贴图。之后,又开始换掉他的日常服...结果,狄德罗负债累累而郁郁不乐,只好打工来继续供养他漂亮的房子。他原本是物质的主人,后来却变成了一件睡袍的奴隶。这就是著名的“狄德罗效应”。

  ▼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买了一件新T恤,然后开始嫌弃你难看的旧裤子。例如:一个女生买了一件好看的新衣服,那她就想买一条好看的裤子来搭配,还会想买一双新鞋子来衬托,这就是“狄德罗效应”的影响。

  ●一旦我们买了新的好东西,我们就会非常想“重建自己”。要么把“新的好东西”扔掉,要么升级自己。结果当然是,很少有人会把好东西扔掉。大多数人都会开始更换更多的其他生活用品,这会花掉一大笔钱。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