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心理界线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社交距离

心理界线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社交距离

2017-02-15 来源:心理咨询工作室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心理界线是一种类似于作为身体界线之皮肤的某种体验。在这个界线内,我们标记为‘我的’,在这个界线外则被标记为‘非我’。

       心理导读:丰富的心理界线层次将我们的人际关系按远近不同编排至不同的社交距离,舒适又有弹性的心理界限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社交距离。

  我们需要心理界线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有形界线的世界中,国境线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线,房子是我们和外界的界线,办公桌在我们与同事的界线,身体是我们与他人的界线。不过,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是无形的心理界线。

  “心理界线是一种类似于作为身体界线之皮肤的某种体验。在这个界线内,我们标记为‘我的’,在这个界线外则被标记为‘非我’。如果这样的界线遭到了侵犯,我们就会动用防御的方式将其排除出去。”

  界线有丰富的层次,视人际关系的远近把不同的人编排至不同的社交距离。对待家人或许可以弱化界线,对于自己的孩子可能完全没有界线,对于陌生人可能会全副武装自己的界线。

  在《懂得生命》一书中,加拿大海文学院的麦卓基和黄焕祥介绍了欧文与米里亚姆·波尔斯特所列的几项基本的界线——我-界线:界线是一个人被容许并且愿意去接触的范围,此范围确认了他们的行为、观念、人群、价值、环境、形象、记忆等,他可以自由且全然参与外在世界,以及因参与外在世界而唤醒内在的回响。

  身体界线:愿意觉察身体某些部位或某些功能的感受与知觉。

  价值界线:愿意接受由自我赋予的价值范围内的各种体验。

  习惯界线:容许自己去经验的范围,包括过去曾有的经验与习惯模式,及新的经验模式。

  表达界线:有多少感受与能量是愿意在他人面前表达出来的。

  显露界线:有多少自我是愿意在他人面前揭露的。

  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我们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应用上述这些心理上的界线。“界线就像皮肤一样,对于我们的内心世界有着须臾不可缺的重要意义。皮肤需要是完整的,因为需要阻止外界的侵入;皮肤又需要是能够通透的,以便同外界进行交换。人的界线也应该如此,拥有良好界线的人不惧怕和他人的接触,并且能够在这种接触中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并从互动中丰富自身。”张沛超这样解释界线之于我们的重要性。

  为什么心理界线消失了?

  “在与他人相处中,你觉得你的自我边界清晰吗?如果清晰,你是如何做到的?如果不清晰,困难在哪里?”一位接受采访的女白领Maggie反问:“自我边界是啥意思?”

  这是一个真实的现实:没有界线意识和界线侵犯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实,这是导致很多人人际关系困扰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在伴侣之间、父母亲子之间、朋友之间和职场同事之间,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的界线困难变得像吃饭睡觉一样日常:要么被别人侵犯了自己的界线而痛苦;要么理直气壮地以亲密或关心为理由,像个“侵略者”一样“入侵别人”的生活而不自知;要么,完全没有界线,心的家园大敞四开,迎接各路“侵略者”。

  界线对于个体而言,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最初的婴儿以为自己就是整个世界,连母亲都是被自己创造出来的。母亲对于婴儿的全神贯注式的回应会使得孩子得到充分的无限体验。但随着婴儿的持续成长,母亲与之互动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婴儿经历的这种挫折感变成了他/她的界线的最初形式。忍受这种恰到好处的挫折体验使得婴儿逐渐获得一种作为有限的、但独立的主体存在。疏离的或是侵入性的养育方式,都会使得婴儿无法获得一个既稳定又通透的界线,“这种模糊的界线感所伴随的模糊的主体感会一直在他/她今后的生活中持续下去。”

  边界像细胞膜一样,既维持一个界线,又是能量和物质交换的媒介,从而保持着有机体的内稳态。界线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享受没有界线的生活,有些人感到生活受到了他人的侵入、控制,甚至有自我被侵犯的威胁感。“没有清晰界线的人的行为可能是迎合他人,也可能是对抗他人,也可能是逃离他人,但就是没有办法享受平等的人际关系并从中受益。讨好者和控制者有时是同一个人,他们一方面不得不讨好一些人,同时又习惯控制另一些人,这种实质上属于受虐-施虐性人格的动力是在早期与重要养育者的互动中习得的。如果一个人从未被平等地对待,他也无法习得如何与他人平等互处。如果一种文化缺少人与人平等,互相尊重对方界线的基因,那么人与人这样互相对待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国人的界线困难确实与中国文化关系很大,“中国文化是集体文化,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是连接起来、相互影响的,而不像西方人,从思想到工作和家庭都是相互独立。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确实揭示了中国人人格的‘互依’特征。同西方人的独立性人格相比,处于东亚文化群体中的人更多地显现出人际界线的模糊,这体现在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和同事之间。这样的人格特质很难说一定优于或劣于西方的人格特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代的中国人越来越受困于这种过于渗透的人际边界。”在张沛超看来,一种既塑造和维护人格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又不因此失去丰富的人际关系的人格是值得推崇的。它是西方人格和东方人格的理想复合,又是对各自之不足的扬弃。

  既舒适又弹性

  没有一个通约的心理界线。心理上的自我边界包括每个人的生活,所属的物质、精神、价值观、理念、爱情、亲情、信仰等,以及身体与他人身体间所需要的距离。所以,这也决定了,我们的心理边界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因心境而异。

  “人的自我意识与需要的人际边界,各有各的不同,不能有一个通约的人际标准,知道自己要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样的伦理与道德底线,那么在人际中就不容易被挫败,也不会干扰别人。”

  心理界线也是我们的一种选择。如人际距离的选择:亲人半米,朋友一米,同事一米半,陌生人两米,关键是感觉舒服就好。而归结到心理层面,就是自我的容许性,“在应该与情愿之间做着选择”。他的建议是:对亲密的人模糊自我边界是重要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母亲与孩子,情人之间正是这样的情形。李子勋曾说过一句流传很广的金句:“减少对他人的期待,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别人。”即对陌生人节制自我需求,不对他人有过度期待,也是尊重自我边界的状态。如果说有一个心理界线的通则,那么这个通则是:有自我边界又不执著于边界,坚持自己又无条件欣赏他人,以尊重他人来体现自我的尊重,这样的自我边界意识相对宽松与自然。

  “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界线最好是有弹性并且能改变的,即使在反映符合真实自我的天性时也要如此。一个健康的人一生之中,界线的反映是同时倾向接触与退缩两者的,就是想要退缩回自己熟悉的安全的小空间,仍然会有意愿去体验新奇的事物。只要生物体的完整性没有受到威胁,这种扩展/退缩的能力就形成生命中波浪式的行为与动作。”麦卓基和黄焕祥在《懂得生命:在和谐关系中创造》一书中说。他们作了一个比喻:“界线是有弹性的,并且不停地在移动,就像是变形虫的外围,交地向外伸出去体验周遭的环境,然后会远离外界缩回到中心。”

  舒适的界线就是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生活,同时也享受与他人的关系,做到内心平衡,觉得没失去自我。不是自我和世界的双重沦陷,而是向自我和世界都敞开。界线既不松散又不紧闭,这将提供给自我一个良好的内环境。这是自我敢于向内在世界的未知部分和外在世界的未知部分勇敢探索的立足之处。

  成年人并不意味着成熟的人,舒适的界线才是成熟的特征,也是其前提。“这样的界线尽管以早年的经验为前体,但是仍会在后来的生活中,通过和他人的互动得以不断调整和修正。成年人可以利用亲密关系进行界线的修复和重塑,在经验中获得更舒适的界线感。”舒适、弹性的心理界线,为人我和谐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同理心是人际关系中“爱”的关键,也是寂寞、恐惧、焦虑与绝望等影响生活负面元素的解药。

  最美的抗癌姑娘鲁若晴最终还是走了,但是她的遭遇,乐观、坚强的心态却牵动了很多人。告别那天,远道而来了很多陌生人,一小伙儿更是坐在殡仪馆里久久不愿离去。他表示,自己正试图去感受她的感受,并让这样的感受激励自己接下去更好地去生活。

  其实,总有一种在内心深处驱使我们寻求深入而非浅薄地理解别人的原动力。

  深入到他人的内心与灵魂,了解他们的想法、感知他们的情绪,这让我们能更敏锐地觉察别人的想法与感觉,并告诉我们如何全心全意、完全地活出生命。

  这正是时下我们常说的同理心,等同于共情力,或者说换位思考,也有的表述方式是穿上对方的鞋子。美国心理学家亚瑟·乔拉米卡利认为:“同理心让我们保持弹性,远离偏见,以敞开的心灵和想法去处理人际关系。”他认为同理心就像一条河流,温柔地引导着你到达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创造自我了解与亲密关系。

  试想,孩子成绩没考好,回到家,等待他们的往往就是:这次怎么又没考好,这么简单的题老是做不对,学习上就是开不了窍,iPad没收一礼拜。听多了,孩子疲沓了,很不以为然,甚至产生抵抗情绪。假如,换一种表述方式:宝贝儿,这次考得不好,心里是不是很难过?来,和妈妈说说,我们可以一起想法子。因为表述方式的不同,带来的是不同的人际关系和变化。“第二种表达了同理心互动的过程,家长首先感受的是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谈事情。帮助孩子处理内心失落、受挫的情绪,同时让孩子感受到脆弱时有人陪伴,这是特别有力量的安全感。”心理咨询师赵悦辰说,来找她做咨询的,大多都是只盯着问题,而不能站在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

  每个人内心最渴望的就是理解,即便对方不能帮助你,只要能理解就很好了。这会让你觉得有个人在内心深处陪伴你,那是一种很深的安全感和温暖感,带给你力量,支撑你去做更多的事情,甚至战胜困难。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