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其他疾病 > "共情"是做情绪垃圾桶吗?

"共情"是做情绪垃圾桶吗?

2017-01-09 来源:Winheart心理通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所以说,咨询师不是“垃圾桶”,而更像是一面“生动的镜子”,帮助来访者从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从未发觉的一面,理解到自己的情绪来源,从而更好地接受自己。作为一面镜子,咨询师和来访者直接,永远保持着清晰的边界。

  共情是心理咨询师的基础,不管是人本主义还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都需要高超的共情能力。共情是让咨询师进入来访者的内心,深入体验他现在的感受和思维,共情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是来访者是否感受到你理解他。但是,“共情”是翻译来的词,EMPATY,中文的“情”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导。比如,新入行的咨询师常常会感到困惑,他们常常在共情中体验到来访者的痛苦,而对自己无能为力深感内疚,因此也常常深感痛苦;或者,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绪感受力很强,对来访者的痛苦感同身受,以至于自己陷入悲伤和痛苦的情绪,整日茶饭不思,甚至陪来访者一起哭起来,那就退化到“大妈”的水平,失去了咨询师的边界,与来访者融为一体,从而也失去了专业助人的能力。

  当然,咨询师需要通过跟督导会面,接受外部支持,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但是,如果把咨询比喻成“倒垃圾”,即咨询师像个“垃圾桶”,负责接受来访者的负面情绪,积累太多满了之后,就倒掉,扔给他的督导。这种理解对吗?似乎负面情绪不经处理,逐级传递下去,那督导岂不成了垃圾山。即使深埋,也是严重的压抑,这样日积月累,不出毛病才怪。

  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关键在于专业守则一直强调的,“咨询边界”。咨询师并不是垃圾桶,你虽然接受到大量的负面情绪,但并不是照单全收,感同身受,变成自己的“心理垃圾”。边界清晰的意思是,不要把来访者的问题变成你自己的问题,来访者抑郁症,你也抑郁症,显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来访者来求助咨询师,目的就是希望得到专业的帮助。就像一位外科医生,整天面对都是生死,作为普通人,当然会对病人的痛苦所触动,为病人感到惋惜,悲伤。但是,作为一位专业人员,医生的责任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手术方案。尽力挽救病人的生命,即使无法挽救,那医生也问心无愧。医生的职责不允许他在治疗过程中感情用事,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病情保持客观,敏锐的判断,也就是保持了清楚的边界,使治疗更加有效。

  咨询师也一样,“垃圾桶”的说法,模糊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边界,也贬低了咨询师的功能。作为咨询师,我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访者的负面情绪,“情绪垃圾”,而是从来访者的言语和表现中,试图评估来访者的自我功能,分析来访者的防御方式,分析来访者的行为模式,同时随时留意自己的反移情。这一切都需要咨询师时刻保持清晰,敏锐的专业态度。其前提是明确的与来访者之间的边界。

  所以说,咨询师不是“垃圾桶”,而更像是一面“生动的镜子”,帮助来访者从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从未发觉的一面,理解到自己的情绪来源,从而更好地接受自己。作为一面镜子,咨询师和来访者直接,永远保持着清晰的边界。

  那问题来了,咨询师的“共情”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共情不是跟来访者一起哭,一起笑,而是进入他的内心,从而敏锐地察觉到来访者的情绪,并且完全的理解和接纳。让来访者发自内心感到你跟他心意相通,他感到尘封已久的内心被“看见”。做到这点,绝不是简单说:“我理解你”而已。来访者来寻求的是专业的帮助,需要最深刻的理解,这就是“共情”的意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