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其他疾病 > 逆反的背后,乖孩子的愤怒

逆反的背后,乖孩子的愤怒

2017-01-09 来源:Winheart心理通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认识到孩子总会长大,离开父母。成为独立的人,愿意接受这种变化,珍惜当下与孩子相处的宝贵时光,而不是幻想着能跟子女一辈子黏在一起。是父母的必修课。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对孩子、对父母都是一个解脱。而青少年被压抑的成长的痛苦,就越少。

  逆反的背后,乖孩子的愤怒

  咨询师常见的案例,在旁人眼中普遍认为是乖孩子的小男生,在妈妈身边却有着愤怒,乖张的一面。时不时因为一点小事对妈妈乱发脾气,甚至出言不逊,用夸张、恶毒的语言对妈妈发泄自己的反叛情绪。以至于妈妈伤心,而孩子还感到委屈。这种情况还不分年龄,既有传统认为13,14岁左右逆反期,也有成年的宅男,甚至小学生更常见。让妈妈们头疼不已。

  值得关注的是,这类叛逆的孩子,通常不会对外人乱发脾气,甚至待人谦恭有礼,备受称赞。维持着“乖孩子”的形象,他们愤怒的对象,似乎只针对妈妈。这是为什么呢?

  只有青春期,才会“叛逆”?

  首先,纠正一个大家的误区,以为只有到了青春期,孩子才会“叛逆”,通常父母来找咨询师,通常都是在初中这个年龄段,直接原因是成绩不好。为什么是初中呢?原因有两个,1,因为在这之前,孩子比较弱小,身体和心理上都是这样,父母很容易采取压服的手段迫使孩子服从。而上了初中之后,孩子甚至比父母还高大,再使用简单粗暴手段,恐怕难以为继;2,孩子进入了青春期,进入性发育期,心理上,脱离父母寻找个人价值的意愿空前强烈,也进一步促使了反叛的行为。

  逆反,是独立的表现

  其实,逆反,是独立的表现。家长眼中的叛逆,在心理学看来是说“不”。说“不”的能力,或者说“拒绝”的能力,是孩子把自己从外部世界分离的重要标志。说不,孩子从1岁多开始就有这种意识表达,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直在发展当中。(还记得孩子第一次学会说不的年纪吗?)也就是说,孩子的“反叛”一直都有,只是之前被父母强势压制,而随着孩子年龄增大,父母年龄渐长,此消彼长之后,孩子的“反叛”情绪终于突破了重重障碍而爆发。让父母吃了一惊而已。

  超出的部分情绪,是压抑的内心冲突。他没办法温柔地表达拒绝情绪,表达独立性。

  就像地底的火山,被上层大山无情地压制,实在压抑不住时候,不会温柔地释放,只能突然地爆发。只有积蓄了这样充沛的能量,才能冲破长久以来的厚重的压抑。

  尝试理解这种感觉,比如,9岁小男孩不要妈妈给他洗澡。孩子有了长大的感觉,异性即使是妈妈,触摸他的身体,让他觉得非常不爽,可是又无法平静地表达拒绝,妈妈总有正当的理由,妈妈的恋子情绪强烈,依然觉得他是个2岁的孩子。完全没有意识到,或者拒绝承认,孩子已经长大的事实。孩子要抵抗这种感觉,可能只会饱涵愤怒,大声地说不。

  妈妈们的共同潜意识,“不想让孩子长大”

  试想一下,是不是听过自己妈妈说,“不管你长多大,妈妈眼里永远是小宝宝”这类的话?想想自己是不是总觉得孩子小的时候比较可爱?不想让孩子长大意味着让孩子在精神上永远依赖自己,甚至对很多人来说,经济也一样。产生了很多啃老族,不能怪孩子,他们只是讨好妈妈而已。

  从孩子成长角度来说,正常的过程是,越小越需要依赖妈妈,而越大越不需要。实际情况常常是,小时候妈妈照顾起来觉得很烦,忙不过来,长大了反而总想黏着孩子。看上去是想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还说“他什么都不会”,“没妈妈怎么办?”这类话,典型的合理化动机,背后的潜意识正是,“不想让孩子长大!”

  孩子总会长大,离开父母

  认识到孩子总会长大,离开父母。成为独立的人,愿意接受这种变化,珍惜当下与孩子相处的宝贵时光,而不是幻想着能跟子女一辈子黏在一起。是父母的必修课。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对孩子、对父母都是一个解脱。而青少年被压抑的成长的痛苦,就越少。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