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又称为抽动症,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可有眨眼、挤眉、皱额、吸鼻、张口、伸脖、摇头、耸肩等多种表现,有的甚至可表现为缓慢的、似有目的的行为动作,如模仿行为、猥亵行为反复发出似动物的叫声、哼声、清嗓声、模仿言语、重复言语等。一些孩子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以致于有的家长和老师认为是孩子不听话,故意捣蛋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近年来,抽动障碍患病率有增加趋势。
按临床症状和病程特征抽动障碍大致分类为(1)短暂性抽动障碍;(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3)抽动-秽语综合征,即Tourette综合征;(4)未定型。
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单纯性抽动或称儿童习惯性痉挛,是抽动障碍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患病率约为1%~7%,男性发病较高,起病年龄多见于4~7岁。本症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较为局限。一般以眼、面肌抽动为多见,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波动或部位转移,可向颈部或上下肢发展。常见表现为眨眼、挤眉、翻眼、皱额、咬唇、露齿、张口、点头、摇头、伸脖、耸肩等动作。少数可出现简单发声抽动,如单纯反复咳嗽、哼气或清嗓等。抽动能受意志克制短暂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抽动症状频率和症状严重程度不一,通常对病儿日常学习和适应环境无明显影响。躯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异常发现。病程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若病程持续时间超过1年则称为慢性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以多发性抽动、暴发性发声和伴随秽性语言为特征的抽动障碍,通常可伴有情绪障碍、强迫症状或注意不集中和多动等行为改变。抽动-秽语综合症的患病率为0.1%~1%。男童明显多发于女童(约4:1),大多数起病于4~12岁,以7~8岁起病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