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周齐,男,22岁,师范大学学生。高考时,他以全市文科第一考取了政法大学。复习应考期间,他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心理状态良好,但在进大学后,却又出现了心理问题,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很古怪神秘,即使是熟悉的人也觉得很陌生。他还常常感到心烦意乱,人多的时候觉得烦躁,一个人的时候又觉得孤寂。
二年级暑假在家时,看到母亲用菜刀切西瓜时,突然感到自己的脖子有一种怪异的感觉。从那以后.就老觉得各种利器都会弄伤自己,脑子被这个念头一直包围,一想起母亲切瓜的情景便出一身冷汗,想控制住不去胡思乱想却不能成功,索性就用睡觉来排除这个念头。但一醒来,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仍是这个情景。发展到后来,一看见剪刀、斧头、刀子甚至一根小绳子、一个铅笔头部产生害怕的感觉。以后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有时甚至是下意识地促使自己去想一些恐怖的念头。
专家解析:疑病症患者病前常有过分关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谨慎等性格祸征,男性患者病前常具有强迫人格,女患者中具有病症性格者较多。约1/3癌者是由躯体疾病所诱发,多数患者可能是医源性。心理社会因素的强化作用在疾病持久方面起一定作用。
疑病症的部分患者是由于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而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医生作出的诊断不确切,反复令病人作某些检查,而造成病人产生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念。有一部分病人,在躯体疾病以后,通过自我暗示或联想而患上疑病。
如何避免患上疑病症?
疑病症是心理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工作、学习、家庭关系、社会交往以及疾病防治工作等方面,均带来不容忽视酌影响和后果。与其患病后治疗,还不如平时以预防为主,方法有:
一、学会幽默。幽默风趣的言行不仅可以给人带来欢乐的情绪,还可以缓解生活中的矛盾;中突,改善人际关系,甚至能助人战胜危难与增强生活纳信心。所以有人把幽默比喻为生活的调味品与润滑剂。
二、保持乐观。情绪乐观稳定,能使心理处于恬然自得状态,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以提高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协调一致,因而食欲好、睡眠香、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动作也轻松、协调灵巧。
三、适时沉思。休息之余,背靠椅子坐到一个最舒服的位置上,闭目静思,在愉快的心境中,回忆过去美好经历或退想未来的种种妙事。这种想象除了能使全身肌肉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外,还对人体免疫系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增强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
四、了解疾病。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对疾病产生所起的作用,要注意改善自己的性格。要知道人的身体经常会有一些不舒服,这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如果人类没有疼痛感和疲劳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伤。所以,并不是有不舒服就是病了,这样想的话,就不会对自己身体上的不舒服耿耿于怀。
疑病症还是一种“心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照顾忌者的情绪,尤其要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与疾病相关的敏感话题,不要让患者产生联想。同时,要尽可能地从性格上引导患者向开朗、乐观的方面转变,这对消除病人的疑虑,保持情绪稳定也是很有益的。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话动,但不要过于疲劳,不要观看情节过于悲伤或惊恐的电影或电视剧,多与亲友一起参加娱乐活动,多与社会接触,多与他人交往,提高生活情趣。家人也要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