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关注 > 案例解读 > 师生课堂互殴吓坏同学 谁也不能做师生冲突的旁观者

师生课堂互殴吓坏同学 谁也不能做师生冲突的旁观者

2015-04-20 来源:健客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这又是图文并茂的新闻,师生之间互殴。教育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对于紧张的师生、家校关系,每个人都该反思。

  4月18日上午,有网友在微博上传一段视频,记录河南省潢川县彭店中学一间教室内,中学男老师暴打女学生的画面。一间教室内,一名男老师正在教室讲课,突然有学生发出声响。男老师随即用手中的书本摔打身边的一名女生,女生起身试图躲避并反击,随后肢体冲突升级,女生惨叫……

  近些年,师生之间的暴力事件呈现高发态势,一系列的师生互殴事件让人目不暇接,耳不忍闻。

  去年12月15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一中学的历史老师曾红娟发现学生杨某在早自习期间打瞌睡,在第三次对他进行教育时,杨某一拳打在曾红娟脸上,致其左眼眼眶内壁骨折,不得不去医院接受治疗。16日上午,该校教师集体走上操场,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今年4月7日,湖北省应城某中学高二某班语文老师向女学生询问是否往其身上泼水了,女学生张某不承认,双方随后发生口角,进而演变成课堂上的互殴事件。老师首先拿起书本往学生脑袋上砸,并抓了女学生的脸部;女学生也抓了老师的头发。

  现在的师生关系何以至此?到底是什么使得学生如此暴戾?又是什么让我们的教育失去了最基本的颜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辞,但看似无可厚非的理由背后,透着浓烈的不能吃亏、不能被欺负、不能受一点委屈的利己心态。不可否认,当下的校园越来越受到社会逐利本性、功利思想的影响,社会蔓延的诚信危机也逐渐让传统的师生关系变了味道。同时,唯分数论的教育观、不科学的评价体系、生硬的管理方式,也使师生之间仿似购买服务与提供服务的商业关系,由此把教育带上危崖。

  教育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对于紧张的师生、家校关系,每个人都该反思。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这句话不仅是对教师而言,更是对学生及其家长、所有处在教育这个“场”中的人而言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笔者上小学时,班主任见班里的男生头发长了,便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理发,让我们保持着干净整洁的外表。听到班主任声音沙哑,我们也轮流给老师打一杯热水。多年之后,师生相见,当年的细节仍念念不忘。我们愈加明白,比学习新知更重要的,是难得的同学情、师生缘,那一段求学时光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珍贵记忆。

  美国年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曾说,我的教室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恐惧。正是这种师生之间相互爱戴,第56号教室因而每天都上演着令人惊喜的一幕幕。无数的事实证明,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没有信任的关系便没有教育发生的可能。恢复师生、家校之间的信任关系、合作意识,需要设身处地多为对方着想,畅通沟通机制,更需要身在教育场中的每个人改变心态,重建师生间的信任关系。

  教育折射着社会的一般伦理规范,师生关系更是一个时代社会伦理的反映。长期以来,师生关系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批评也好,表扬也罢,更多的是片面追究学校、教师或学生某一方的责任,而没有从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分析,没有看到家庭、学校、社会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古代社会提倡师尊生卑,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核心是互相尊重、互敬互爱,以心育心,即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之于学生,是尊重教师,全面发展自己,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之于教师,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自身也获得成就感,实现生命价值。

  师生关系的紧张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师生关系的和谐也不是短期内完成的。重建和谐的现代师生关系,老师、学生及其家长,乃至全社会每一个人,都不能只做旁观者。

  推荐阅读:

  北大教授诱骗女学生 教师心理问题触发校园之痛

  校园净土为何频频出现衣冠楚楚的禽兽老师?

  学生怎样克服心理障碍?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