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常常表现为在甲状腺内同时出现多个病灶。过去认为这些多发病灶是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单一起源并经甲状腺内的淋巴系统在甲状腺内的转移所致。但是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的证据表明,这些多灶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一般都是独立起源的。
多中心起源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8%-87%。(你没有看错,是87%!)越是详细认真的病理分析,得到的发病率越高。
绝大部分的多中心甲状腺乳头状癌都是术后仔细的病理分析得出的,很多小的病灶甚至不足1mm。术前影像学发现的多灶性病变并不多见。这就提示我们,有很多小的病灶是目前的影像学手段不能够发现的。
甲状腺癌</a>的多中心性和消融治疗" width="400" height="300"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609/20160901094016470.jpg" />
正是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这种多中心发生的特点,因此上传统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方式都是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不过随着人们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别是微小癌的认识增多,也有很多机构开始采取仅对发现临床可见癌的一侧甲状腺做甲状腺单侧切除术,同时对对侧做严密的术后监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研究支持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可以采用局部切除或局部消融的方法来治疗。
目前,已经开展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将甲状腺结节的局部消融治疗局限在良性结节和甲状腺术后难以再行手术的复发性癌。在开展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比较广泛的韩国,更是严格规定:甲状腺结节的局部消融治疗必须是经过两次以上的FNA确诊为良性结节后才可以施行。
有报道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行消融治疗后出现癌结节扩大并向甲状腺被膜外扩散。另一篇报道则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行消融治疗后出现针道种植转移的现象。
因此,我个人认为: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由于消融治疗具有出现被膜外扩散和针道转移的风险且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多中心发生的特点,因此不提倡采用局部消融的方法进行治疗。
1、治疗非毒性的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异常); 2、甲状腺肿切除术后,预防甲状腺肿复发; 3、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 4、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功能亢进症的辅助治疗; 5、甲状腺癌术后的抑制治疗; 6、甲状腺抑制试验。
健客价: ¥38适用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克汀病)与儿童及成人的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长期替代治疗,也可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手术后的抑制(及替代)治疗。有时可用于甲状腺功能亢
健客价: ¥36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克汀病)与儿童及成人的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长期替代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手术后的抑制(及替代)治疗及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抑制试验。
健客价: ¥18适用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克汀病)与儿童及成人的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长期替代治疗,也可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手术后的抑制(及替代)治疗。也可用于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抑制试验。
健客价: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