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疼起来会要命!
上不了楼,弯不下腰,如果压迫到了脊髓,还可能导致瘫痪、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后果。
近年来,我国骨质增生的发病率呈持续升上趋势。据统计,45─60岁人群发病率为74%,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90%。
很明显,年龄越大,骨质增生发病率越高,不过,年龄只是诸多致病因素中的一种。
要知道,在同一年龄段里,这几类人群更容易发生骨质增生。
肥胖人群
过重的体重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使关节软骨所受的压力不均匀,从而造成骨质增生。
穿高跟鞋的女性
穿高跟鞋时,脚趾会受到挤压,不能减轻因行走、跳跃而产生的冲击,长此以往,会使脊椎出现骨质增生的症状。
不运动的人
缺乏运动的人,肌肉力量下降,韧带松弛,导致出现关节不稳等症状,关节周围易出现骨刺。
一旦发生了严重的骨质增生,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依其部位,骨质增生可分为3种。
01.颈椎骨质增生
颈项部感觉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有弹响声。疼痛呈放射状向肩部和上肢蔓延。
手和手指有麻木、触电的感觉,颈部活动会加重症状。
02.腰椎骨质增生
发病时,常出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严重时,弯腰会受限。
03.膝关节骨质增生
初期,疼痛症状不明显,气温降低时,疼痛会突然加重。
严重时,关节酸痛胀痛,伸屈活动有弹响声,部分患者可见关节积液,局部有明显肿胀、压缩现象。
治疗骨质增生时,应根据不同部位的受力情况和损耗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可采用红外线照射、热敷理疗、针灸推拿等物理治疗方法,并贴敷或服用相关药物进行缓解治疗。
另外,患者应进行适当的运动与日常保健。
1、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促进骨骼新陈代谢。
2、积极纠正错误的走路和劳动姿势,女性尽量少穿高跟鞋。
3、保护关节,避免受伤,同时,注意关节处的防寒保暖。
4、多吃富含蛋白质、钙质的食物,如豆制品、鱼虾等。
5、洗热水澡,有助于松驰肌肉、缓解疲劳、减轻疼痛,平时,用醋泡脚或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