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知识 > 前沿 > 偏瘫后肩痛—— 超声引导下的肩胛下肌注射治疗技术

偏瘫后肩痛—— 超声引导下的肩胛下肌注射治疗技术

2018-08-12 来源:铁山老师话康复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为了更清楚的显示肩胛下肌,可以让患者肩关节进行内旋和外旋活动,此时就可以清晰的动态观察肩胛下肌的活动,而且可以随着患者的呼吸看到胸膜的运动。

肩胛下肌痉挛已经被证实能够导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生肩痛和肩关节痉挛,表现为肩内收内旋畸形。

肉毒素注射治疗是缓解其痉挛,减轻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由于其位置居于肩胛骨前面,注射时会遇到肩胛骨的阻挡,从而经常导致注射失败,甚至在注射过程中发生肺穿刺伤,导致气胸的发生,严重者还会损伤局部的血管神经,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发生。

一、传统注射方式

以前的注射方式多采用体表解剖定位电刺激引导的方式,成功率较低,发生气胸的风险高。

肌骨超声的应用,彻底改变了注射技术,降低了注射难度,提高了成功率,避免了气胸和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

二、肩胛下肌的超声图像识别

肩关节前屈,探头放在肩胛骨外侧缘,肩胛骨呈现山峰样强回声结构,其后伴声影,它的前方和后方分布的肌肉如图所示。

为了更清楚的显示肩胛下肌,可以让患者肩关节进行内旋和外旋活动,此时就可以清晰的动态观察肩胛下肌的活动,而且可以随着患者的呼吸看到胸膜的运动。

三、平面内进针和平面外进针:

超声引导下注射的方式有2种:平面内进针和平面外进针两种方式,其特点见下表

平面内进针的超声影像

平面外进针的超声影像

四、肩胛下肌注射的进针方式及过程

采用平面内进针方式,一定要看到整个穿刺针的全长,确保注射针避开胸膜腔。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