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应力性骨折?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我们的骨骼在应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新的骨骼以替代旧的骨骼。一般而言,丢失的骨骼与新生的骨骼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水平。在高强度锻炼下,该平衡则向着新生方向倾斜。在许多因素的影响下,人体中无法产生足够的新生骨进行替代,那么就会在骨骼中形成许多微小裂缝,我们称之为“应力性骨折”。
引起“应力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是活动时间、强度或者频率的突然增加。在生物力学影响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参与作用:系统因素(激素水平异常)、营养不良、睡眠不够、骨代谢异常等。
应力性骨折最常见于新兵以及运动员中,尤其是长跑运动员。尽管所有骨骼都可能发生应力性骨折,但下肢以及负重性的骨骼发生应力性骨折最常见。许多应力性骨折与运动有特异性的关联,例如:投掷运动与肱骨、高尔夫运动与肋骨、举重运动与脊柱、长跑运动与下肢、体操篮球运动与足。
我如何判断有无应力性骨折?
如果发生了应力性骨折,那么在骨折周围局限的区域内会产生疼痛。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可有效缓解。体格检查时往往会发现疼痛敏感区域,同时弹跳会导致疼痛加重。
在诊断有无应力性骨折时,X片作用不大,因为早期X线往往提示正常,微小的裂隙在X片上并不能明显表现出来。在休息数周后,骨骼会进行自我修复,X片上才会有表现:骨痂生成。
早期应力性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骨扫描以及MRI。在骨扫描前,会从静脉注射一种具有放射活性的物质,所有骨骼均会吸收这种物质,但是在应力性骨折区域,其吸收量要明显高于正常骨骼。随着技术的进步,因为MRI没有放射损伤且对于软组织分析更加精确,因此人们更倾向于选择MRI。
应力性骨折如何治疗?
应力性骨折大致分为低风险损伤(进展为严重骨折的可能性很低)以及高风险损伤(进展为严重骨折的可能性很高)。低风险应力性骨折往往无需借助骨扫描或MRI,仅仅通过详细的病史以及体格检查就能确诊。损伤后一般需要休息1-6周,视情况而定,同时逐渐负重,切忌不要在短时间内完全负重。重新恢复运动水平则需要逐渐进行,一些低对抗运动,例如游泳、骑自行车等均可以保持心肺功能,而又不加重疼痛。当这些运动毫无问题后,可以逐渐加强运动水平。
高风险应力性骨折,例如髋关节区域,容易造成完全性骨折,因而需要更长时间的恢复。如果伴随长期的疼痛,且X片提示正常,那么建议您进行骨扫描或MRI检查。鉴于高风险应力性骨折的复杂性,因而这个骨折处理原则应该和外伤性骨折一样,用支具固定,甚至手术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