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桡骨骨折临床诊治要点
摘要:但对尺桡骨骨折的治疗,由于前臂特有的旋转功能甚至有人将前臂视为“关节”,从而仍主张解剖复位,因尺桡骨解剖学上的特点,临床仍以钢板固定为主。
开放复位及内固定
近年来对前臂以外的长管状骨
骨折的治疗由偏心的钢板固定转向为轴心的髓内固定,并且由坚强内固定转变为生物学固定,复位要求也从严格解剖复位转变为维持长度、不出现成角与旋转移位的功能复位,其目的是尽可能保护骨折部位的血运,达到利于
骨折愈合之目的。但对尺桡骨骨折的治疗,由于前臂特有的旋转功能甚至有人将前臂视为“关节”,从而仍主张解剖复位,因尺桡骨解剖学上的特点,临床仍以钢板固定为主。
时间
移位的成人尺桡骨骨折应尽早固定,最好在伤后24-48小时内。
手术入路
对尺桡骨的中段和远段骨折,手术入路最好采用单独两个切口,在两个切口之间应保留足够宽的皮肤桥;
桡骨远、中1/3骨折,一般采用掌侧Henry切口;
远1/3骨折,将钢板放在掌侧,虽然这违背钢板应放在张力带侧(背侧)的原则,但掌侧
软组织覆盖好,且掌侧骨面平整,易于置放钢板,并非依赖张力带理论;
桡骨中1/3骨折,将钢板放在桡侧,
塑形适宜的钢板放在桡侧可最好地保持桡骨最大弧度,但将钢板放在掌侧更容易操作;
桡骨近1/3骨折,过去一般行背外侧的Thompson切口,入路在桡侧腕短伸肌与指伸总肌之间,将钢板放在背侧骨面,因为将钢板置放在掌侧,当前臂旋前时,钢板有可能碰撞尺骨冠状突而使旋前受限;
桡骨近1/3骨折,现在也多采用掌侧Henry切口,这样损伤骨间背侧神经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对尺骨骨折,沿尺骨嵴偏前或偏后切口,使皮肤切口在肌肉上方而不是直接在骨嵴上方。偏前或偏后决定于桡骨手术切口,正确的切口应使尺桡骨切口之间的皮肤宽度最大。
钢板内固定
骨折部位的显露:术中应行骨膜下切开暴露骨折端,最小程度地剥离骨膜。仅在骨折部位及置放钢板的位置作骨膜剥离。
取Henry切口时,切开旋前圆肌止点时应将前臂旋前,因旋前圆肌止于桡骨背侧,这样可避免切断肌肉组织,减少了出血;切开旋后肌止点时应将前臂旋后,因旋后肌止于桡骨掌侧。
钢板螺钉的选择:钢板的长度要根据钢板的宽度、骨折的形态及骨折碎块的数量来选择。一般骨折两端需要3枚以上螺钉固定。现在多采用3.5mm动力加压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