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分为上颌骨骨折和下颌骨骨折,颌骨骨折后,治疗的首要方法是复位与固定。颌骨骨折复位后的固定是治疗中的关键环节。颌骨骨折复位的目的是恢复上下颌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即牙齿的广泛接触关系,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后咀嚼功能的恢复。颌骨骨折常用的复位方法如下:
1.手法复位:在颌骨骨折早期,骨折段活动度较大,可用手将移位的骨折段回复到正常位置。
颌骨骨折常用的复位方法
2.牵引复位:是在颌骨骨折后,经过较长时间(上颌骨3以上,下颌骨4以上),骨折处已有部分纤维组织愈合,手法复位不成功,可采用牵引复位法。下颌骨骨折多用颌间牵引,就是在下颌骨有移位的骨折段上安置分段牙弓夹板,然后在与上颌的牙弓夹板之间,用小橡皮圈作弹性牵引,使之逐渐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上颌骨骨折后,如骨折段向后移位,可在上颌牙列上安置牙弓夹板,在头部制作带有金属支架的石膏帽,在牙弓夹板与金属支架之间作弹性牵引,使上颌骨骨折段向前复位。需要较大牵引力时,也可作卧式重力性牵引。
3.切开复位:切开复位的适应证较广。对于骨折段移位较久,已有纤维性愈合或骨性错位愈合,手法和牵引都不能复位时,均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将骨折断端间错位愈合中所形成的纤维组织切除或凿除骨痂,重新离断,使颌骨恢复正常的位置。手法复位困难的或复位后不稳定的新鲜骨折或开放性骨折,一般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