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知识 > 前沿 > 儿童型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儿童型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2017-06-22 来源:关节时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以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作为骨质疏松的定义,但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骨骼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量变异性较大,故此标准并不适用。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但临床上有些幼儿或儿童也表现为骨质疏松症,这就是所谓的儿童骨质疏松。

  儿童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以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作为骨质疏松的定义,但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骨骼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量变异性较大,故此标准并不适用。

  根据2007年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儿科发展共识会议指南,儿童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必须同时存在临床骨折史和低骨矿物含量或低骨密度,其一般指经年龄、性别和身材校正后的骨矿物含量或骨密度降低两个标准差,临床骨折史包括1处下肢长骨骨折、或1处腰椎压缩性骨折、或2处上肢长骨骨折。在此基础上,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于2013年进一步修订了该诊断标准,在无局部疾病或高能量创伤时,发现一个或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但若无椎体压缩性骨折,则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需具备临床显著骨折史和骨密度的Z值<-2.0,临床显著骨折史包括10岁内各年龄有2处及以上的长骨骨折,或到19岁期间的任何年龄有3处及以上的长骨骨折[1-3]。

  儿童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

  现阶段的观点认为,遗传药物、营养等因素均可能是儿童型骨质疏松的发病诱因。其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原发性儿童型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如各种遗传因素导致的成骨不全症、纤维性结构不良、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等都能继发骨质疏松。药物因素方面,在需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的儿童型自身免疫病、血液系统疾病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并不低。营养因素除了包括严重的蛋白质、钙或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外,还包括相关激素的分泌不足,如性激素或甲状腺素等。

  儿童骨质疏松的治疗特点

  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最根本的目的是预防骨折和改善低骨密度情况,具体而言,即以药物治疗和科学运动为主。

  药物治疗首先需要先补充适量的钙和维生素D,以增强和维持骨骼的正常矿化,在此基础上,再使用抗骨吸收及骨转换抑制剂药物以减少骨流失,如双膦酸钠盐类和雌激素类药物,其中双膦酸钠盐类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唯一推荐用于治疗儿童骨质疏松症的抗骨吸收药物,具有较为明确的疗效,且副反应较小;而雌激素一般仅适用于女性患儿。

  此外,适当的运动锻炼不仅可以改善骨组织的血液循环以促进骨塑建,还能提供骨、软骨等生长所需要的应力刺激,因此可以有效缓解骨质疏松。但应该注意的是,儿童型骨质疏松的患者往往伴随着骨质量减弱,因此要预防运动过程中脆性骨折的发生。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