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小儿黄疸 > 宝宝黄疸 这样做比吃药更有效

宝宝黄疸 这样做比吃药更有效

2019-10-12 来源:孕产百科大全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有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染,4~5天达到高峰。轻者课件面部和颈部出现黄疸,重者躯干、四肢出现黄疸,大便色黄,尿不黄,一般没有什么症状,偶尔可有轻度嗜睡和食欲差。正常新生儿7~10天黄疸消退,早产儿可延迟2~4周。

各位妈妈们经历了孕期的种种艰辛和不便,宝宝终于平安来到世间。可是没过几天,刚出生那个白白净净的小娃娃慢慢的变的有些“泛黄”,这是怎么回事呢?月嫂或者家里的长辈可能说这是母乳性黄疸,那么是不是妈妈的母乳导致宝宝变成了“小黄人”了呢?这个黄疸,到底是怎么回事?

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医学上成为“黄疸”。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既可能是一种正常现象,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严重表现,而且严重的黄疸可以引起脑部的伤害。

一、生理性黄疸

说它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因为胎儿在宫内的低氧环境中,为了满足对氧的需要,产生大量红细胞。出生后宝宝建立了肺呼吸,血氧浓度迅速升高,新生儿不再需要那么多红细胞,因此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胆红素产生过多。另外,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为70~90天,而成人为120天;在加上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成熟,不能及时处理和排泄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而成的胆红素,所以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造成新生儿在生后2~14天内出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其特点是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间接胆红素增加。足月儿胆红素不能超过220.6微摩尔/升(12.9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能超过256.5微摩尔/升(15毫克/分升)。但是生理性黄疸不仅有个体差异,也因种族、地区、遗传、家族和喂养方式不同而异,东方人、印第安人生理性黄疸范围较白人广。大多数新生宝宝的黄疸都是生理性黄疸,这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血胆红素增高的现象,对新生儿没有什么危害,也不需要治疗。

有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染,4~5天达到高峰。轻者课件面部和颈部出现黄疸,重者躯干、四肢出现黄疸,大便色黄,尿不黄,一般没有什么症状,偶尔可有轻度嗜睡和食欲差。正常新生儿7~10天黄疸消退,早产儿可延迟2~4周。

二、病理性黄疸

有少部分新生儿因为某些疾病出现了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危害宝宝的大脑(发生核黄疸,又称“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受累终身,甚至死亡。因此关键是要辨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以免贻误或扩大诊断和治疗,预防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上海。如果宝宝出生后24小时就出现黄疸超过85微摩尔/升(5毫克/分升),而且每天黄疸进行性加重,每天以85微摩尔/升(5毫克/分升)上升,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呈橘皮色,或者皮肤黄色晦暗,大便色泽变浅,呈灰白色,尿色深黄,或者黄疸持续时间延长,超过2周,都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诊。

那么说了这么多,家长如何观察宝宝呢?可以在自然光线下,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则为轻度黄染;如果躯干部皮肤皮肤黄染,则为中度黄染;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在黄疸发生后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必须尽快送宝宝去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三、母乳性黄疸

近年来,一些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生的黄疸不随着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黄疸可延迟28天以上,程度以轻度至中度为主,宝宝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这种黄疸被称之为“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表现出黄疸。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是出生后3~4天,黄疸高峰时间是出生后5~7天;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时间是出生后6~8天,高峰时间是出生后2~3周,消退时间可达6~12周。

如何判断自己宝宝得了黄疸?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得了黄疸会对宝宝健康有什么影响?

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黄疸是不用担心的。但是,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太高(因为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控制黄疸,而且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可能会对宝宝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伤害。极少数发生黄疸的新生宝宝发展成一种叫做核黄疸(也叫胆红素脑病)的疾病,这种病会导致宝宝耳聋,发育迟缓或出现一种脑性瘫痪。

如何区分生理与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

(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

(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新生儿黄疸如果有以下特点之一,则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

3.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

4.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

5.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5.7μmol/L(1.5mg/dl)。

得了黄疸必须要照蓝光吗?

大多数生理性黄疸都不需要治疗。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就需要治疗了,光照疗法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让宝宝脱光衣服躺在婴儿床里(眼睛需要遮蔽)放在蓝色的荧光灯下照射。这种方法通常可以缓解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另外,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就是将你的宝宝用光纤毯(毯式黄疸治疗仪)包裹起来。新生儿黄疸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蓝光照射,安全性很好,部分婴儿可能出现皮疹和腹泻等副作用,停止照射后即消失。照光时注意保护眼睛。

光照疗法通常十分有效,但如果宝宝的黄疸比较严重,或者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怎样预防会让宝宝不生黄疸?

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准妈妈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黄疸是因为母乳喂养引起的吗?

如果你的宝宝是母乳喂养的,在出生头几天里要是宝宝吃到的母乳量不够,有可能造成黄疸。因为如果你的宝宝没有得到足够的水分,他可能就无法通过大便清除体内过多的胆红素。

如果你的宝宝出现这种情况,你应该找医生咨询一下哺乳问题。你也可以向母乳喂养专家咨询母乳喂养的方法。一旦你通过改善哺乳技巧、增加哺乳次数,或者添加配方奶补充等方法,让你的宝宝摄入足够乳汁,黄疸就多半会消退。目前普遍建议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天里每天至少要哺乳8~12次。

一些宝宝会在他们出生后的头几个星期内出现“母乳性黄疸”。这种现象通常在出生后7~11天左右出现。尽管你的宝宝喂养没问题且体重增长正常,但母乳里的一些物质影响了宝宝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这种情况通常与生理性黄疸一起出现,而且可能会持续好几周甚至好几个月。这种情况在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中很常见,而且通常认为没有危害。不过,如果你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太高,医生可能会建议你暂停哺乳3~5天,使宝宝的胆红素水平降下来。这段时间,你可以用吸乳器吸出乳汁,以保持乳汁的分泌量。等宝宝的胆红素水平降下来后,你就可以重新给宝宝喂奶了。

宝宝的黄疸总是不退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延迟消退的常见原因和处理;

1.母亲产前用药:如给母亲产前应用了大量催产素或维生素K等。

2.产程中有窒息、缺氧:由于呼吸困难、缺氧,一方面加重了酸中毒,另方面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进程;

3.分娩时损伤出血,使胆红素产生增加;

4.产后受冻、饥饿:此时体内游离脂肪酸等有机阴离子增多,与胆红素竞争与白蛋白结合,而使胆红素游离血中,延迟喂养,胎粪排出延迟,可增加肠一肝循环,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为了预防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孕母产前用药要慎重,能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分娩过程中严密监护,以免胎儿发生窒息和产伤;生后注意保持新生儿体温,适当提早喂养。若已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除病因治疗外,可应用光疗、血浆或白蛋白等治疗。

得了黄疸的宝宝要如何护理?

减轻生理性黄疸,父母要注意:

1.让宝宝胎便尽早的排出在早期时我们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因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怎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

2.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我们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得了黄疸我还能进行母乳喂养吗?

如果经过种种检验证实,是因为喂母乳引起黄疸的话,也不必中断母乳的哺喂,除非指数高到需要换血的地步,可暂时停止哺喂母乳两天,等黄疸消退后再重新喂母乳。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血球。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的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血球破坏过多,使胆红素太高,这可能会造成脑部核黄疸,所以都需注意。

奶水少?没营养?要忌口?哺乳期妈妈最关心的8个问题都在这里!

1.红血球破坏过多

红血球破坏过多,这多半是间接型的高胆红素造成,它可以自由进出脑部,一旦脑部发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产,就更容易造成伤害,因为黄疸主要就怕对脑部造成伤害。黄疸太高会造成脑部产生核黄疸,导致脑部神经发展障碍,甚至会死亡。但如果胆红素指数不高就可能没有问题。

黄疸也可能由于在妈妈怀孕的时侯,抗体由胎盘传到宝宝身上,宝宝就可能会造成溶血问题(妈妈与宝宝的血型不合),大部分O型血型的妈妈生A型血型或B型血型的宝宝比较容易发生,因为妈妈体内有抗A、抗B的抗体,但专家强调,这不代表O型血型妈妈生的孩子一定会有问题。而蚕豆症的孩子由于红血球酵素的缺乏,在某些状态下红血球很容易被破坏,而造成溶血,或者本身先天血球构造不良的宝宝也可能造成溶血性的黄疸。

2.肝脏代谢减少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经肝脏排泄出来,代谢来不及也会造成黄疸。如果宝宝因为感染造成肝脏功能有问题,或者肝、胆道有先天性异常也会导致黄疸升高。

3.混合型

当然也有可能以上两者原因均有,这需要由医生来判断比较好。

4.喂母乳造成

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有关,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由于前1个星期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指数小于20mg/dL就没有问题,因为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所以一般不用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

坚持喂养、光疗比用药更有效

因为听说黄疸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所以很多宝爸宝妈会特别着急,总想着通过药物快点让宝宝退黄。

事实上,对于1周以上婴儿,小于17mg/dl(291mmol/L)的黄疸无需特别治疗。而新生儿黄疸是否会影响大脑,关键是黄疸程度,而不是持续时间。宝宝出生5-7天后,黄疸指数<17mg/dl(290mmol/l)就不会对大脑的损伤。在这期间,坚持喂养、隔窗晒太阳都有助于宝宝退黄。

只有严重黄疸或疾病状态,如溶血、严重感染等才需医学治疗。最安全的治疗方法是光疗,而不是暂停母乳喂养或者服药等。不少宝妈听过通过口服葡萄糖来预防和治疗黄疸的传言,其实,这样做并没有效果,反而会影响血糖的代谢。

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具体方法是让宝宝脱光衣服躺在婴儿床里(眼睛和会阴需要遮蔽),然后在蓝色的荧光灯下照射。通过光照,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这样可以缓解宝宝的黄疸。

茵栀黄能吃吗?

新生儿黄疸通常是无害和不需要治疗的,除非是胆红素水平过高或上升速度过快。即使是治疗,也不该服用茵栀黄来治疗,应该频繁地喂奶(母乳或配方奶,多达每天12次),以促进频繁排便,这有助于通过粪便清除胆红素。

茵栀黄口服液含有金银花提取物,对于患有G6PD缺乏症(蚕豆病)的孩子来说,金银花会导致溶血发作,而我国南方地区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比如香港有4.5%男婴和0.5%女婴患有G6PD缺乏症,广东省的G6PD缺乏症发生率为6.52%。茵栀黄口服液的其他副作用是尚不明确的,所以不该使用。另外茵栀黄易引起宝宝腹泻,通常1个月内都有影响,宝宝常拉肚也易引起红屁股。

心连心月嫂再次提醒,宝宝出生后愈早愈多的母乳哺喂,有助于加速胆红素排出,预防早发性黄疸,即使是母乳喂养引起的晚发性黄疸,考虑到母乳给宝宝带来的好处,也没有必要停喂母乳。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