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维生素A 到底要不要给宝宝补充

维生素A 到底要不要给宝宝补充

2019-07-16 来源:培儿屋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孩子是不是补过量了?到底还要不要补?补什么?怎么补?吃什么品牌的维生素才是安全的?我们必须要站出来和大家仔细聊聊这些备受争议的维生素,从科学的角度和临床的实践出发,带上大家一起看、一起想,我们到底要怎样面对这些“考脑壳”的维生素。希望大家最终能拨开云雾见月明,留得清明在心中。

 经过新媒体的传播,维生素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营养素家族”中的焦点,地位大大提升。与此同时,怀有各种“目的”的科普文章各说不一,扰乱了人们对维生素作用的正确认识。维生素A和维生素D首当其冲,而维生素E也难逃一劫,它们对人体,尤其是对儿童生长发育究竟有什么作用呢?爸爸妈妈们议论得“热火朝天”,却没有定论。

许多非儿科医学专业的朋友都也在询问:孩子是不是补过量了?到底还要不要补?补什么?怎么补?吃什么品牌的维生素才是安全的?我们必须要站出来和大家仔细聊聊这些备受争议的维生素,从科学的角度和临床的实践出发,带上大家一起看、一起想,我们到底要怎样面对这些“考脑壳”的维生素。希望大家最终能拨开云雾见月明,留得清明在心中。

今天的主角是——维生素A。

01.维生素A(VitaminA)

——视力发育之基础营养素

维生素A

维生素A是维生素家族中的“老大”,它是历史上第一个被人类发现的脂溶性维生素,所以取名“维生素A”。维生素A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微量营养素,在成长的不同时期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不同的严重后果:婴儿期缺乏可导致失明,儿童期缺乏影响到生长发育,儿童期和成人期缺乏,上皮组织、免疫、生殖及造血功能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这么听来,维生素A可真是太重要了!但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维生素A一共由“四姊妹”组成,包括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酯和视黄酸。

这些物质,到底又是如何影响人体代谢的?如果缺乏,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02.维生素A不足/缺乏广泛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

在谈论负面影响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做维生素A不足或缺乏。其实,这个概念包括了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VAD)、亚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SVAD)及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MVAD)。

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

主要表现的形式有:皮肤粗糙(特异的皮肤角化过度,就像俗话里说的:“粗fanfan的”)、眼睛的暗适应能力下降、眼干(干眼症)、夜间视力下降或看不见(夜盲症)、严重时角膜上出现“毕脱斑”,甚至失明。一旦发生,后果十分严重。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严重营养不良的婴幼儿身上(多种营养素缺乏)。

边缘型、亚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而绝大多数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属于边缘型和亚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此时,并无特异表现,但血清中维生素A的浓度(通常检测)已经低于正常值。这种状态下的孩子,可能会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腹泻,有轻度贫血以及生长缓慢等表现,有时很难联想到是维生素A缺乏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多种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导致的)。可见,维生素A缺乏会增加儿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03.我国儿童维生素A营养现状如何?

答案是:堪忧

接下来,给大家通报一组我国维生素A缺乏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2000年我国14省0~6岁儿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维生素A缺乏及边缘缺乏的发生率超过50%,6个月以下婴儿发生率接近80%。

2012年在全国中小城市41个监测点和2013年在全国24省农村地区6~12岁儿童中的调查数据显示,各地维生素A缺乏及边缘缺乏的比例均超过30%。虽然近20年我国儿童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的问题稍有改善,维生素A临床缺乏率有所下降,但近十年各省、市、地区小样本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维生素A营养水平普遍不高,边缘型和亚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问题仍然严峻,其中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是高危人群。

04.为什么我国儿童容易出现维生素A缺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主要包括两大类:动物性食物中的视黄醇和植物性食物中的类胡萝卜素。

动物性食物中的视黄醇(维生素A的主要形式)以动物肝脏来源为主。但在大多数家庭,动物肝脏并不是儿童的常规膳食,故很难实现持续的安全剂量的补充。所以,从肝脏中获取每日足够的维生素A并不可行。

植物性食物中的类胡萝卜素以深绿色或黄红色蔬菜水果为主,也就是说,深绿色或黄红色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但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影响类胡萝卜素的摄入、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因素较多,加上孩子们的胃容量有限,大多数还有挑食的习惯,很难保证类胡萝卜素有持续的每日需要量的摄入。所以,仅仅依靠深色蔬菜的摄入很难保证儿童获得每日的维生素A的需要量。

胎儿期的宝宝从孕妈妈身上能够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吗?

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都是很难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所以新生儿血清和肝脏中的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于母体。也就是说,如果宝宝在出生后,不能及时得到充足的维生素A补充,是很容易出现维生素A缺乏症的哦!

那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能不能获得足量的维生素A呢?

研究发现,母乳中维生素A含量会随哺乳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指出:世界各地产后15天到3月龄母乳样品中,中国母乳样本的维生素A水平最低,而实际上国内几项研究报告的母乳维生素A含量更低。

因此,我国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特别是0-6个月的婴儿)更应该注意每天维生素A的额外补充。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配方奶粉中维生素A的稳定性差,在光、氧、热等作用下极易发生氧化、脱水和聚合反应等导致其保留率低,所以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A。

最后,还有必要强调一点的是,由于咱们与外国人种族不同、环境不同、饮食行为习惯不同等等,所以在维生素A的补充与否方面没有什么可比性,切忌进行滥比哦。

05.究竟怎么补维生素A才最合适?

下面先给大家“涨姿势”,让我们先一起正确理解营养学的几个概念。

RNI(recommendednutri

entintake)推荐摄入量,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AI(adequateintake)不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智能哦,这里的AI指的是适宜摄入量,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不能求得RNI时,可以用AI来代替,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比如,半岁以内的小婴儿,其营养素的摄入多以AI值作为参考。

UL(tolerableupperintakesLevel)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平均每天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需要指出的是,摄入UL的量是一个绝对的安全限量,在UL范围内的摄入量对所有个体都不会造成损害。

看明白了吗?其实,营养素安全而且合理的营养摄入范围是从RNI(AI)到UL,而不只是满足RNI(AI)就可以了。

下图列出的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维生素A推荐摄入量(RNI)或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范围。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

维生素A的RNI(AI)~UL摄入范围

因此,从《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推荐的预防剂量来看:0~1岁婴儿每天补充1500IU维生素A;1岁以上儿童每天补充2000IU维生素A是十分安全、有效的。

另外,再重点说明一下关于维生素A过量和中毒的事儿,希望能以此消除父母们关于维生素A中毒的担忧。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第九版全国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儿科学》中明确指出了以下关于维生素A过量和中毒的情况:

急性中毒:婴幼儿,一次服用维生素A超过30万IU。

慢性中毒:婴幼儿,一次性服用5万~10万IU,连服6个月。对于特别敏感的小婴儿,每日服用超过2万IU,连服3个月。

可以看到,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不仅可以帮助宝宝健康成长,而且是不会发生中毒的。所以,爸爸妈妈们不要因为怕过量或者中毒就不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哦!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