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预防 > 饮食保健 > 宝宝不吃奶竟是这个惹的祸 什么是鹅口疮

宝宝不吃奶竟是这个惹的祸 什么是鹅口疮

2018-11-13 来源:仁医儿童医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

最近有妈妈跑到医院来说宝宝不肯喝奶,一喝就就哭,嘴巴里有一大片白色对“奶块”,可是,无论用棉签还是纱布,都擦不掉,检查才知道,原来是宝宝患上了鹅口疮

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

为什么导致宝宝鹅口疮?

1.母亲阴道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

让宝妈认清鹅口疮:

2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多见。

1.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白斑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

怎么治疗?

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口腔内部,局部涂抹制霉菌素鱼肝混悬溶液,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值得注意的是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